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3-09 20:48
提起海上胡若思(1916—2004),人们也许比较陌生,尽管他是上海中国画院的首批画师(相当于教授级别),但因他在上世纪80年代后移居美国,渐渐远离人们视线。然而,胡若思作品时有在海内外拍卖场上亮相,且屡有上佳表现,尤其2006年有多件力作破百万元,最高近600万元,并将不少大名家抛在后面。笔者以为,胡的作品能走俏,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胡若思有深厚的传统功力,过硬的绘画技巧。胡若思九岁就从启蒙老师张大千学画,为大风堂弟子。他曾临摹了大量历代名迹,14岁随师东渡访问日本,并在东京等地举办画展,15岁时作品参加比利时世界博览会获金奖。擅画山水、人物。山水师法五代、北宋及明四家,兼及清初石涛和现代黄宾虹、张大千等人,构图布局别具一格,用笔大胆泼辣,画幅烟云变幻,笔墨苍浑,技法精到。可以说,在张大千弟子中,胡若思是传统功力最深的一位。
其次,胡若思的作品风格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极受各路藏家的喜爱。尤其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光、色上深下功夫,山水作品极具魅力。胡若思的人物也有特色,衣纹貌相,得明代仇英、唐寅的意趣,古意盎然,雅俗共赏。总体看,无论山水还是人物,与大风堂风格一脉相承。以胡的青绿山水代表作《桂林山水》为例,气格胎息唐人,尤得大小李将军三昧。图分先后两段,远峙碧嶂,三峰耸立,山麓田舍人家,饮烟林树,畈田如鳞;中隔漓江,江中舟楫渔父,往来求鱼;近有长堤逶迤,挂帆蓬舸,系泊江岸,一士坐肩舆行于堤上。此外田埂之间,约略点缀农人走卒贩夫之属。全图双勾填彩,青绿设色如翠似碧,敷染匀净无些许火气,作者以长健细劲的笔法勾勒山石外廓及土石层叠的结构,绵长柔婉而无孱弱纤媚之弊,青绿重彩之外衬以粉白赭石,极富装饰性。人物勾描衣褶婉转,开相清秀,与大千先生自敦煌归来所绘人物格调相承,绚丽明朗的风度更具胡氏特色。为此胡若思在上世纪70年代获得了“南胡风韵”的美誉。
再次,胡若思作品受到市场追捧反映了藏家鉴赏水平的提高,也体现了艺术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过去,不少藏家在购买名家书画时,往往只看名头,有的甚至只迷信大名家,即便是大名家的敷衍作品或是应酬之作也不惜巨资予以收购,而对小名家的精品却不予重视。胡若思作品的市场走势可以说明一切,记得1992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胡的作品也时常在拍卖场上露面,价格很一般,1993年他的《黄山九龙瀑》在朵云轩首届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32万元成交。以后在拍卖场上亮相不多,价格也维持在这个水平。1997年朵云轩推出了胡若思的《四季山水》,以7.7万元成交。此后,胡的作品在拍卖场上频频亮相,1998年他的《文姬归汉图》被北京翰海拍至1.54万元;2001年《文会图并草书》成扇被上海敬华拍至1.98万元;2003年他的《山明水秀》在朵云轩拍卖会上以7.7万元成交。直到2006年,上海崇源举办的“张大千胡若思及其流风余韵专场拍卖会”上,胡若思的作品可谓大放异彩,其中17件作品成交16件,只有2件价格在10万元以下,4件价格在百万元以上,其它成交价在数十万元。更为难得的是,胡的代表作《桂林山水》的估价80—100万元,按理此估价已不低,尤其是在当时国画行情回落的态势下更显得偏高,结果上拍时,各路藏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最后以572万元的天价创下胡若思作品的市场最高价,而且把许多名气比他大的名家的拉下了马。之后,其作品价格有了较大幅度回落。2012年南京经典秋拍中《愚公移山》图拍得126.5万元之后,其作品拍卖价格便再难见到百万元以上者。在2016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亮相的《壁夜游图》,以29.9万元成交;随后举行的广东崇正秋拍会上,一幅《黄海松云图》拍得36.8万元。总体看,胡若思的作品在市场上起伏比较大。作为一位走宋元一路的画家,传功功力深厚,作品雅俗共赏。故后市仍值得藏家关注。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