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石器时代角形把手葫芦陶壶初识

2018-03-10 18:22

  见图 ,高9.8厘米,口径8.5厘米,足径9厘米,最大腹径19厘米。整器为矮胖束腰葫芦型,下腹顶部对称饰有六边形出水流 流为实心,应系明器 和朝上翘起的角形尾巴,器外饰满方格纹和灰黑色的陶衣。圜形底,底部见白色陶衣斑,胎为白色,整器壁薄坚硬,造型规整,用手叩之即发出金属般的声音。器内壁亦涂满黑色陶衣,可见明显旋刷纹,显然不像是现代的赝品。店老板说,是多年前从乡下收来的土陶器。根据这件东西的造型和装饰,暂且把它称为“新石器时代角形把手葫芦陶壶”,购藏后我就开始了艰难的鉴别和考证工作。

  首先,从古陶器的器型和取名上考证。《礼记·礼器》言:“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现代汉语词典》载:“角为古代盛酒的器具,形状像爵”。《文物鉴定指南》载:角为饮酒器。角似爵而无柱,两端没有‘流’和‘尾’的区别,只有两尖角。铜角只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器型源自新石器时代的古陶器。角的传世和出土数量较爵少得多。又因出土古陶器上饰有两个或一个类似犀、牛、羊、鹿等动物头上的角,在考古史料上往往称其为“角形器”。另外,历史上古器具又曾以兽角为质,则觚、斛、觥、觯等字从角,而《陶说》云盏:“亦从角作角戋”,由此可以推断古代陶器曾以其仿造角器取定其名。

  其次,从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实物上佐证。据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 修订本 》记载,在1977年河南新郑县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中,就有类似“角形器”的“瓢形器”出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出土的陶器中,都见带有握手、把手的釜、鼎、甑、盉、壶等器皿。其中在南京北阴阳营文化遗址发现的陶器中,就见带有角形把手或宽鋬、管状流的陶盉出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54年在福建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就有一件“角形彩陶壶” 见《中国陶瓷》第133页 .据碳—14测定,其年代约在公元前8000 前5000年,比青铜时代要早得多,因此陶器应为铜器之母。

  再次,从角形把手葫芦陶壶的烧制工艺上鉴别。我国现存最早的陶器残片出土于南方地区的一些洞穴居住遗址中,距今约9000 10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可分为红陶、灰陶、黑陶、白陶、硬陶等。白陶盛行于山东宁阳大汶口文化,在龙山文化、长江流域大溪文化和商文化遗存中亦有发现。但最早的白陶遗存则出土于浙江罗家角马家浜文化遗址中,据测定陶片中氧化钙含量高达9%以上,氧化镁含量则达20%左右,是灰石、角闪石风化的产物。白陶陶坯中的氧化铁在还原气氛中焙烧,则在器表上呈现出灰黑色。原始先民在实践中似乎已获得某种对窑炉气氛的认识,因而烧制出白色陶胎体、灰黑色陶衣 黑衣陶 的“角形葫芦陶壶”来。以上初识,未有定论,如有不妥,请古陶瓷研究专家和民间有识之士赐教。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