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关于儿童美术教学与创作和儿童画欣赏的思考

关于儿童美术教学与创作和儿童画欣赏的思考

 

在日益重视素质教学的今天,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正在逐步加强,要求自己子女参与这方面学习的家长也越来越多。众多艺术门类中,绘画对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观察能力的提高,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而,儿童学画便也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这对社会和个人都是有益和有利的。然而,其中一些派生出来的现象和误区也是有必要指出来的。

  • 正确认识儿童学画和儿童画的意义

目前,家长送子女学画,一部分是出于确实发现自己的子女有这方面的爱好和才能;一部分则是家长喜欢自己的子女学这方面的知识,在这些家长中,对子女抱较大期望值的又占多数,有些甚至希望自己的子女一朝半载就能成名成家得大奖。其实这是很不现实也很不正确的,要知道学习美术绘画也如同其它学科一样,不可能是暂时性行为,或者可以讲,要学习这一学科其所须时间甚至比其它学科都要长,“艺无止境”应是很好的说明,我个人十分赞同一部分家长所持的平常心态;送子女学画,主要是让其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增加知识面,使其提高素质,至于将来能否在这方面发展,则要顺其自然……。

当然,一些家长产生急躁的情绪也不是没有外部原因造成的,诸如现今很多机构举办各类儿童绘画比赛、出版、颁奖等,一些主办单位的评审混乱,要么贬降不流行的画种画法,要么无限夸大和拔高儿童画。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主办单位和个人对儿童画的无知所造成,另一方面则是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所致。

其实,客观地说,儿童画是有其自身的特点,自成体系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的心理、生理因素;(2)儿童认识外部世界的局限性;(3)感知和表达事物的直观性;(4)表达语言的稚嫩性。

大部分的儿童,由于其特定心理因素,活泼好动、富于想象,总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画面构成大多以童话、动物、外星人等这一类型的物象事件为主,相对地显出题材的局限;又因为儿童一般都不懂得组织主次,画面很容易“乱”;亦由于儿童的生理条件,不可能像大人一样,长时间地集中精神细致描写繁杂的物象,故只能描画相对简单甚至重复的事件和物象。这有点与原始人画画相似,用简单和直观的思想和办法,写出想做的事或准备做的事。原始人在地上或壁上画一只羊,大概是想猎获一只羊或记录刚见到和曾经见过的羊,画山洞大概是想找住处或记录现在居住的地方,还有就是起留言的作用,其余绘画之刀耕、火种,都是平白直观的显彰出来。

儿童由于缺乏辩识外部世界的能力,其感知方式常显出单一、直观,故表达方式大多以小见大。儿童的生理条件,决定了儿童画多以变形、夸张的形态出现,原因是大多数的儿童执笔过久和准确运用线条表现形体都有一定的困难,这给正常造型带来阻碍,这绝对不是像一些人所讲的“大师画的线条”、“大师的颜色”等等,这是儿童们尽力想写好、写似(当然,写好、写似也不一定就是好),却只能得出现在的效果,这实际上含有一种“歪打正着”的意味。我们应该正确地、客观地认识儿童画其实是一种并不随意之随意,并不真实之真实,并不变形之变形,并不夸张之夸张的综合体,是存在很多不完善因素然而却透出不完美之完美的效果,这与成人画所出现的“美中不足”是绝对不一样的,前者的效果是全无意识造成的,后者是经过精心构思,竭尽所能而达不到理想效果,这二者存在有质的区别。

二、关于儿童画的教学

顺应儿童心理、生理特点,不作超越儿童所能负载的指导和要求,这是辅导、启发儿童学画的总原则。既承认儿童的自然特性,又要清醒的知道儿童所处的阶段和弱点,对在学习或创作中出现好的发展势头应尽力予以引导、鼓励,对不够理想的现象要耐心的讲解(要注意尽量避免批评,以减少挫伤儿童自尊心的可能)。作为老师,重要的不是辅导孩子改好一张画或教会小孩画几个物品,而是要把好舵,更要有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准备。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儿童(这里同时指家长),尤应知道教学的长期性(包括一定时期的反复性),切勿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

  • 儿童画的创作

一般地说,儿童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这就是儿童画创作。儿童画画大多不愿受过多的限制,而且画面上的创作常常与玩是结合在一起的,也常常与其日常接触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因此,要求我们的老师既能按不同的年龄层次、水平去实施不同的引导和启发,也要研究儿童特性,尽力地去适应。

年龄偏小的儿童,不妨让其多一些感性地画想象画。想象画创作以记忆的形象事件为基础,儿童时期的想象最为丰富,常常能把许多不相关的事物组织到一起,更不会考虑时空关系的合理性,故往往产生出奇妙的效果,

年龄偏大些的儿童,则可以让既感性又理性地画些既真实又不拘于真实,既客观又主观的,可以是曾经所见、所闻又或是想象虚构的事物。总之,目的是

要调动各人的积极因素,引导、启发他们自己懂得发现画材、组织构图,达至真正的创造性创作(这里包括各自喜欢表现的内容题材、活动项目,各自曾经学习、接触过创作技巧),并且,要求儿童作画尽可能地不参考或少参考别人的现成作品,注重各自独有的特质和风格,强调真正富有特色的创作。

当然,儿童画的创作性不一定都好,但我们需要的是着重培养愿意创造、敢于创造、喜欢创造的精神和氛围。在这里,我们不妨看看下面两位小朋友的作品,或者会使惘然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创作性创作”者有所启发吧。

《和妈妈去发廊》、《今天我受罚》两幅作品,前者用比较敏锐的眼光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据作者说,这幅画是在今年春节前她陪妈妈到发廊洗头电发后,根据记忆画出来的,显得既真实有生动,构图比较大胆,画面的技法处理和发挥也不俗。后者《今天我受罚》两幅是作者自己的生活写照;妈妈到画室看作者近期画的画,觉得不够认真,很不用功,一怒之下把画稿撒了一地,在这关头,妹妹更是指指点点添油加醋地说哥哥的不是,这些情节都很真实有趣,画面构图比较完整。尽管人物造型还不够理想,但画面散发的浓厚家庭生活气息很能打动人。

以上两幅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敏锐的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直观地把所见、所闻、所知组织在画面上以求将意思传达出来,有选择地运用掌握到的绘画技巧予以表现,从而取得直观、亲切、生动、活泼的效果和充盈的意趣。而作者那份真正自我创造的“乐趣”也夹杂于这其中。

四、关于儿童画的欣赏

我认为,欣赏儿童画首先要持一种宽容的态度,无论其天真也好,幼稚也好,形体不全也好,色不对象也好,我们作为大人和家长,绝不能拿衡量成人的方法、标准去衡量儿童,也不可因为自己一时看不明白那儿童画便随意予以否定。应该尽可能切身处地地体会儿童在画中所绘画物象的意趣所在,尽可能从中辨析出那些方面是童真的表述,那些方面是受过教育启发的体现,那些是与生俱来的原创表露,那些是现阶段的不足……。懂得了欣赏儿童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教学,也因此而不会随便地指责儿童画的创作者——儿童们。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儿童们能尽情地按各自的喜爱去发现、联想、创造。我们不可低估这一环节的意义,也许,这一环节做好了,其作用绝不仅仅限于对美术绘画而言,它绝对可以作用于别的学科和领域,从而培养出既有高雅、自信气质和敢于设想、勇于实践之胆识的有用人才。

 

 

    载于2001年第三期《容桂文艺》

 

作者:叶其嘉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