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孔羡》浅识——兼析其在书法教学中的意义

《孔羡》浅识——兼析其在书法教学中的意义

    赵    普

   《孔羡碑》全名《鲁孔子庙之碑》,巍黄初元年(公元220年)立于山东曲阜孔庙。碑阳22行,行40字。末属楷款“巍陈思王曹植词,梁鹄书。宋嘉祐七年张稚圭按图谨记。”于此款识,历代学者皆存疑。

      对于《孔羡碑》昔贤约有如下评论:

     宋张稚圭谓:“昔评其书云:龙震虎威,气雄力厚,巍刻之冠。”

     明赵崡称:“结法古质遒健。”

      清杨守敬云:“此碑以方正板实胜,略不满者,稍带寒俭之气;六代人分楷多宗此碑,”唯北齐少似之者。”

     清孙退谷云《孔羡碑》“方板娇厉。”

     清杨钧继之曰:“如欲稳定基础,穷其噢妙,,皆自“方板娇厉始。方板而娇厉,斯为字圣。”等等。

     从“巍刻之冠”“六代人分楷之宗”到“斯为字圣”,足见《孔羡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相当显赫!然近百年来,尤其近五十年来,虽然我国书法热度不断升温,习隶者遍布南北,而研究、出版学习《孔羡》者颇鲜见。君不见,大小书肆几乎处处可见《乙瑛》、《礼器》、《曹全》、《史晨》、《石门颂》等汉碑影本出售;而《孔羡》之影本多年无踪,直道2006年才见到!

     所以然者何?大概是今人对此碑已不甚了了。

      余偶读清人杨钧(字重子,号白心)之著《草堂之灵》,其中有“重孔羡”一文,明确指出:初学作书,以临《孔羡》为最妙,平实之中,有矫捷之致。云云;余数十年学书;首闻此直捷的断论,颇振聋发聩之慨!于是到处寻其本而不得,最后“闯进”“庆云堂”,终于搜得清拓二纸,好不欣幸!

      经一番研习,愿述如下浅识,就教方家:

     1“三方之妙”

       尤其是看到原拓之后,便可发现《孔羡》书法“方”之状态突出,细察之其方有三,一字格方,二字构方,三用笔方。

     “一方”改变了一般汉隶中多界长方格之制,使字、行之矩由字矩大于行距变为均等之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行气之顺畅及可读性。同时使整体阵容威威然,大有铜墙铁壁之态势。

     “二方”改变了一般汉隶书扁方取横势之规,令人视觉一新;篆书长方,隶属扁方;《孔羡》以方构出,取中,乃“中庸”之道也,字形上下延可循古,缩可附今,为学是碑者未来之变化奠定了根基;正如杨守敬云六代人分楷多宗此碑。又杨鈞云:“学者试观六朝碑碣,如晋之《宝子》,随之《孔子庙碑》,北周之《华岳庙碑》皆《孔羡》之滥觞。二者之论如出一辙。

    “三方”以方笔始终,不论巨细,但其转角处又生圆和之状,使“龙震虎威”之姿,不乏亲和之貌。难怪杨钧叹道:“方板而矫历,斯为字圣。”

      初学书者,以此碑入手,藏锋、折转、中锋铺毫,必达“力猛手灵”之功,“平实矫捷”之致。

     2.壁垒森严

   “三方”虽妙却难,谁想随意落笔就走,绝然不成!必须从头到尾折转铺毫,结结实实。再看整体间架,衔接者一律牢牢接上,尤其“口”之内,横竖不论,皆若自然构体,骨肉天成。余曾细数全碑之中“口”字,洋洋八百余言,仅20余处有起笔布白。

     如此一丝不苟,如此方方正正壁垒森严,习者怎不肃然,怎不长功,怎不成功!

     习斯碑以练字,习斯字更炼人!

     3.平淡超凡。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此乃道家之至理高论,书道之理亦然。因实用之需,脱篆成隶;因美观之需,东汉隶书致成熟之状,有了波磔之笔,主次之分。于是“蚕头”出首,“雁尾”翩翩,成就自然伟大;但用过了,成了习气,就走向了反面:丑!

      时下有一新词儿:“作秀”,当将其理解为贬意。因为是作出来的,很不自然,透出那么假,也就丑。隶书中创造了波磔笔,其艺术感大增,但若《孔宙》、《曹全》之辈等,怕已有些过头,染上了俗气。

    《孔羡》一反汉末俗风,主笔型态鲜明,而伸展有度,每字几全在界格之内。出变化而非刻意,引而不发之事卓然,表现了作者一派超脱和平淡的气质。

      因此,赏《孔羡》书,若见堂堂君子,刚直平和之勇士,大智大勇之学者,饱经沧桑却含而不露。

     4.一石足容四义

     入门学隶,有四方面主要意义:一沉着,二平稳,三铺毫,四开展。前三者皆谈用笔,第四点是讲间架(或曰布局)。

      隶源于篆,中锋行笔居首要地位,因此笔画沉着,平稳当应有之结果;但铺毫则不然,必须在中锋情况下使笔肚(部分或大部)入纸,从而达到“万毫齐力”之状态,方谓“铺“也。因此,铺毫法写出的笔画较粗壮,《礼器》纵称“碑圣”,靠它是练不出“铺毫”之能的。同理,《石门颂》难能使初学者笔画平稳,沉着。《张迁》之短蹙,又岂能使学者悟得“开展”?

   《孔羡》则不然,坚实的结体,始终的方笔,雄壮的笔画,有度的开展,使习者将四要义一举夺之;有此功力,上求下循应无所阻挡了。

     愿“重孔羡”之风蔚然!

 

 

作者:赵普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