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鼎器陶瓷--为大件陶瓷正名而来

 

老家的大缸,指引着王玉清走上了大件陶瓷制作的道路。八年前,他追寻着自己的大缸情节,开始尝试制作大件陶瓷。如今,他的纯手工大件陶瓷已经独树一帜,在景德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王玉清认为,自己科班出身,有理由将大件陶瓷做的更好。他说,自己才刚上路,他要做的,适合他的鼎器陶瓷一起,将景德镇的大件陶瓷文化传播下去,直至为大件代言。

 

王玉清来自九江星子农村。他清楚记得,在他孩提时,老家院子里是有口大缸的,里

面装满了水。夏日里,他总是搬凳子垫脚,去看看缸的深浅。有时,他会用盆从缸里舀水,往身上倒,为自己解暑。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缸不见了踪影。但在王玉清心里,总觉得这位置缺了什么,他始终难以割舍自己的情怀。在他看来,缸,有故乡的气息,是儿时的回亿。

2001年,王玉清高中毕业,到景德镇学院攻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几年下来,他学有所成,留在景德镇从事陶瓷创作。他—度沉醉在陶瓷的魅力当中,用了不长时间,他的青花斗彩在景德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所有人都认为,他会在个人陶瓷创作上一路走下去但王玉请的内心深处,还是觉得自己该去做点跟大缸有关的事。

闲暇时,王玉清会去市面上走走看看,他发现,此时景德镇的大件陶瓷,大多比较低端。器型是用机器压制出来的,显得笨拙、死板,上面的画作,也多为贴花。一排排的大缸、大将军罐,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完全没有任何特色。王玉清认为,在以手工业著称的景德镇,这样的机械活,是在糟蹋瓷都神圣的瓷土。

 

2006年夏天,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王玉请觉得时机成熟,正式介入了大件陶瓷的制作。在景德镇凤凰山的—处宽敞的作坊,他摆开架势“开练”。

既然要干,王玉清觉得没必要去做千篇—律的东西。景德镇有一流的工匠,72道陶

瓷烧制过程都有能人把关,用纯手工精心雕琢大件陶瓷,这才是王玉清的想法。他想通过

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别人对大件陶瓷低劣的印象。

大件陶瓷,难成型、难烧制,一直是陶瓷制作难以攻克的难关。纯手工制作,难度、风

险都是巨大的,如果能制成,没有理自不受到尊重。

王玉清要做的,首先是请人。大件陶瓷,大缸能做到直径超过两米,将军罐高度超过3

米。将这些大家伙做好,关键是人,尤其是拉坯、利坯的师博。这些景德镇的“能人异士”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找到。

用了几个月时间,王玉清寻遍了景德镇,终于将自己40人的团队组建了起来。这个团队,从拉坯、利坯、瓷上绘画到最后的烧制,都能独立完成,全是景德镇顶尖的民间艺人。组建了团队之后,王玉清还要在图案上下苦工,他遍寻古籍,去找想要的图案。

他要在景德镇的大件陶瓷上,打上自己的烙印。

 

大件陶瓷的制作过程非常繁杂,不仅对技术的要求高,老天帮忙也非常重要。

首先要选个好天气拉坯,每个大件陶瓷分成若干截,放在太阳底下晾晒,如果天气

好,半个月左右时间,利坯师师傅就能开工,将这些一截一截的大块拼接、修整好,这时,

大件并未完全成型,每截之间的缝隙需要填浆,这个过程也在太阳底下完成,填完晒了之

后会干,第二天得继续填,直到平整,这个过程,也需要大概半个月时间,这道工序完成,大件也就成型了,接下来,是绘画、吹釉、装窑烧制,过几天,如果这个大件出窑没有

瑕疵,才算完工。

事业初期,虽然对困难有准备,但王玉清碰了不少壁。他必须天天观察天气,变天下雨,他百立刻组织人马到作坊盖防雨布。烧窑的时候出的乱子最多,整窑整窑的瓷器烧坏,也是常有的事。经过不断尝试,王玉清的团队已经摸索出了足够的经验,瓷器损坏率极低。

如今,王玉清有了自己的品牌,他注册了景德镇鼎器陶瓷有限公司,生产出来的大件陶瓷,种类繁多。

王玉清说,目前,他完成了自己的初步目标,下一步,他要和他的鼎器陶瓷,为景德镇的大件代言。

 

作者:邓旭敏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