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浅谈青花及青花碗盘介绍

发现

发现

6.2

三度半艺术空间

已结束 10万+

青花瓷最早出现是在唐朝,诞生最初的原因是因为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步衰弱,而其他瓷器又发展过快,唐三彩瓷器制作便也随着逐步衰退,又因当时王朝颠覆之乱,唐三彩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眼里,其技艺也随之消失。后人想重现唐三彩,于是在黄冶窑用三彩的原料烧制,不料阴差阳错,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烧出的瓷器并不是三彩,而是青花瓷,当时的青花瓷的特点是白瓷、釉下点钴蓝、烧成温度摄氏1300度。当时的人们发现此类瓷器并不亚于唐三彩,又或者是经过数百乃至上千次的烧制,无法烧制出三彩瓷器,便将青花瓷视为唐三彩的延续。
早期的青花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迅速发展起来,反而是走向了衰败。据小编了解,1957年在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而这些残片的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却没有发现与唐代时期的青花瓷有延续关系。而正在成熟的青花瓷是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代的青花瓷无论是从制作配方还是造型纹饰,都是十分成熟和精湛。在纹饰方面的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
到了明清时期,青花瓷从鼎盛又走向了衰落。在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当时是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而下图便是小编有幸见到的一组青花碗盘。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此组青花碗盘共有4件,造型古朴舒展,胎釉坚密温润,器表老气自然,碗盘底内部纹有火龙纹图案,盘口绘有回字纹,碗口绘有工字纹,笔触细腻,绘画工整,青花发色典雅,构图繁而有序、层次清晰,隽美潇洒,气韵流畅,底部落有“中国景德镇”款识。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艺。青花苏料发色,幽蓝亮丽,晕染色散间带点釉料烧造的自然结晶,釉质白中泛青,抚之滑润如玉,胎质坚韧而细腻,值得收藏。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因此类青花瓷器在收藏市场上少之又少,因其稀缺性,成为了大家的宠儿,每个资深收藏家都为之争的“头破血流”,一掷千金也在所不惜。
据小编了解,200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嘉靖五颜六色鱼藻纹瓶,此器引得世界各地藏家竞相抢夺,毕竟以高达4404.475万港元成交。2015年香港皇室贵族拍卖会上,一件明万历青花花卉纹碗以1200.24万元成交。同年9月份,香港佳士得瓷器拍卖专场,一件清代青花海棠花卉缠枝纹盘以935万元成交,刷新当时最高价值记录。
以上便是小编对青花瓷的有限了解,如有建议的小伙伴,可在评论区留言,小编看到即会回复。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