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坐在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里,耳边时而传来古典诗词激情且深沉的朗诵;时而听到的是昆曲的婉转雅韵;时而飘来凤鸣声动的笙之悠扬;时而欣赏风骨峭峻的泼墨画和苍古雄奇的盆景;时而又感受到委婉动听、轻盈柔美的歌舞……说这是一次集国粹于一体、给人带来高度艺术享受的体验,一点都不为过。
由上海古凡交响乐团与音乐共和制作出品的《国粹芳华》,是用“跨界融合创新民族音乐剧场”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的。该剧以音乐艺术剧场形式为载体,创新性的采用跨界融合的手段,将中华民族各类优秀的国粹艺术进行了全新形式的再创作,让人感受到古诗词、戏曲、水墨视觉、音乐、泼墨、盆景艺术等传统艺术精华糅合一起的美妙意境。
全剧分为“古诗词韵”、“水墨意韵”、“昆乐雅韵”、“尾声”四个篇章。每个篇章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连贯,独立的篇章以个体之韵律展露自身精髓,而整个串起就把华夏国粹拉成一条历史长线,让观众在两个多小时里沉浸于艺术氛围中。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殿堂里一颗璀璨明珠,一些优秀作品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而这些作品被著名艺术家宋怀强那声情并茂的朗诵,更显出无与伦比的感染力!无论是《望岳》造化神秀的大气、《秋暝》空山新雨后的感喟,还是《寄思》雨夜情游的缠绵、《木兰辞》织女叹息的幽怨,皆把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深邃意境展现的恰到好处,那质朴又深情的诗意词韵在古代与现代之间穿越,在每一个无尽的瞬间蔓延。作为话剧演员出身的宋怀强在广播演播和歌唱方面有很高造诣,因而很好掌握了嗓音科学、嗓音艺术,所以第一篇“古诗词韵”开宗明义就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诗词呈现给观众,他的倾情驾驭为该剧增色不少。
第二篇“水墨意韵”顾名思义是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翰墨丹青。泼墨,是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纸上或绢上,画出物体形象的一种画法,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观《国粹芳华》,水墨画家张承龙在演出时当场泼墨,那豪放的笔墨伴随着《小河淌水》《幽谷山歌》《听雪》等乐曲,把万籁俱寂银色月光下的潺潺流水声、幽静山谷隐隐的回声以及一叶孤舟旁老翁独钓寒江的大雪无声之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只有深厚的画技底子和对于图形感观的敏锐,才能把握中国美术里这项独有的绘画技巧。
“游园惊梦杜丽娘,昆曲一秀沈昳丽。”这是我观第三篇“昆乐雅韵”后对上海昆剧团当家闺门旦沈昳丽的评价。作为这次跨界融合的尝试,昆曲是其重头戏之一,不管是“游园”还是“寻梦”,她都较好的把握了人物性格。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昆剧的代表作,又是沈昳丽演绎剧目的代表作,故她尽量让明代杜丽娘在现今舞台上活起来。从和春香看到“姹紫嫣红开遍”之大好情景引起青春觉醒,到惊梦后留恋梦境久久不能释怀寻觅梦郎,她把古代女性的怀春情绪诠释的惟妙惟肖,无愧于“梅花奖”和“白玉兰戏剧表演奖”的荣誉称号。
如果说《国粹芳华》几个篇章是主角,那么衬托它们的配角——以笙为代表的各种乐器的伴奏功不可没。上海民族乐团著名笙演奏家翁镇发,这次担任笙独奏,是用他在传统笙基础上改良后的37簧笙演奏的,双吐、花舌、顿音、跳音、颤音等多种和音,根据不同篇章奏出了笙高、中、低三种音的清脆透明、柔和丰满与浑厚低沉的明亮甜美之音色,把7000年前的中国盆景艺术到1000多年前的诗词年代、再到600年的昆曲融合在一起,使剧情与音乐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这么好看的跨界创新音乐剧场,是与其强大的制作团队和演员阵容分不开的。《国粹芳华》由上海古凡交响乐团创始人钱立担任出品人兼编剧,古凡艺术总监徐鸣担任总导演;除宋怀强、沈昳丽、翁镇发三位国家一级演员领衔主演外,更有青年笙演奏家戴子凡,青年男中音宋雨炜,作曲家孔志轩、顾威威、顾冠仁等加盟,汇集老中青三代艺术精英,能获得2019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名副其实。
走出剧场我在想:中国国粹是最富有独特内涵而深受任何时代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钱立与古凡交响乐团,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在尊重现阶段大众审美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让不同艺术形式相互融合碰撞出气韵高妙、揉捏出意韵流长的一部全新的音乐剧场作品,不仅是创新与突破,更是一次自我挑战与艺术创造能力的体现!堪称舞台版弘扬国粹、吐露芳华的“经典咏流传”……
俞志清作于2019年10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