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0-06-11 10:44
破壳计划|青年艺术家发现及推荐平台,旨在关注青年艺术生态,助力青年艺术家成长。本期导师推荐栏目由深圳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主任 艺术学部美术学教授隋丞推荐青年艺术家郑恺敏。
《水泥森林》系列 59cm×29.4cmx3 综合材料版画 2018年 郑恺敏
作者描述:
众所周知,深圳是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每天都有新的高楼立起,每天都有旧的大楼被取代。深圳还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所有文化在这里汇集,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从而形成了包容性极强的文化氛围。就像徐冰所说:“你生活在哪,就面对哪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你的处境和你的问题其实就是你艺术创作的源泉”。深圳的建筑、流动的人口和各种信息的复叠感让我的视觉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心理受到极大影响。我的系列作品探讨的便是城市与日常生活关系、日常经验中时间与运动的关系。
-导师推荐语-
郑恺敏的创作在本科阶段,是想把一个概念和物体之间的关系呈现的比较清晰。比如说她的《保鲜》系列,利用封存的方法进行永恒的保存。她是在思考一种概念,一种话题,她脱离开的具体的形象,把主题概念还原成具体的形象。她的创作就是从一种概念和形象之间来提取的。
她的方法就是用概念跟形象之间进行替换,形象和材料之间进行替换。从具象和抽象之间,用抽象来替换形象,用抽象几何形体的方式来替代真实的建筑物。在材料上的选择上,也是一种替换关系,她用复合纸质的工业产品替换一种建筑材料,产生了一种不同的肌理感。
顺着这个替换关系对材料进行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她有意把我们带入了一种已经设计好的一种方式里面,就是她所谓的"下一刻"。这种带入方式程序是从真实的建筑物体。然后进行材料的替换,再然后进行时间概念的思考。还有一条线索就是,对于这个建筑物里存在什么,对材料本身转换成建筑体真实性或者意义的思考。我们的思维就从她设计的形象的这种替换关系,形象的替换,材料的替换,到建筑物体里面内容的替换。产生了使我们好奇的"下一刻"。
材料的替换会使人产生一种兴趣,瓦楞纸变为了建筑,我们对于材料与形象之间转换的认知,对于真实与幻想转换的认知,抽象与具象之间转换关系的认知,包括对建筑物里面的存在(包括人物或者是故事的认知)。这种替换关系就成了一种不同的观看方式和思考方式。那么我们就产生了很多想探寻的东西,也产生很多想象和判断,不断地将我们引入到"下一刻",从另一种观看、理解、思考去重新认识形象、材料、图像、概念和思维方式。
隋丞 深圳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主任 艺术学部美术学教授
郑恺敏已参加2020艺术一夏·高校联盟毕业季
|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