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弦外有余音——丰子恺笔下的儿童形象

儿童相是丰子恺漫画中最出彩、最具感染力的部分之一。虽然所记录的都是司空见惯的场景,但经过画家敏锐细腻的观察和独到的绘画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充满浓郁温情和丰富趣味的漫画。

丰子恺 两小无嫌猜

画家善于发现儿童的童真和童趣,尊重儿童的思想、本性和情绪,甚至从儿童“不乖”之处挖掘童心。他根据儿童的好奇心画过《研究》、《尝试》,将儿童拨油灯、洒墨汁及挤牙膏的窘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看到儿童模仿大人的模样,画出了《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办公室》;他钦佩儿童的创意,画出了《瞻瞻的脚踏车》;他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喜怒哀乐,画出了《瞻瞻的梦》、《心碎》等,其中有不少画已成儿童漫画的典范之作。

丰子恺 爸爸不在的时候

搭积木是儿童常见的游戏之一,但画家却把儿童的戏作提升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认为人类的建筑即起源于此,由此创作了《建筑的起源》。大人眼里,儿童的活动是无聊的、幼稚的、甚至可笑的,而在儿童的思想中那却是一种创造。画家把儿童专注的神态和创造的欲望精炼绝妙地描绘出来,并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丰子恺 建筑的起源

丰子恺善于和儿童交流,常醉心在儿童的游戏和生活中。他的笔下多是自己的子女,虽然有些画近似平铺直叙、即兴速写,但画中所蕴含的温情和爱心,读者能深深领会到。

“最喜小中能见大,但求弦外有余音。”丰子恺漫画多注重画面的美感,只撷取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场景,题上画家精心提炼的、具有文学素养的句子,却使画面要表达的思想超越了画面内容,诗趣盎然、耐人寻味,开创了中国抒情漫画的先河,丰子恺也被热爱他的读者誉为“中国抒情漫画的一代宗师”。

(吴浩然)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