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耀州窑鉴定这五个细节特征你要懂!本文配图详解

 

说实话,我对耀州窑也重视不够,研究得不多,收藏的也少。主要原因是耀州窑地处陕西,比较偏,很少有机会去西安那边的古玩市场,陕西人过来的也不多。说到耀州窑,不可不说的是刻花瓷器。我们知道,刻花瓷器主要产生在五代北宋时期。定窑是刻花瓷器的先行者。南方则是秘色瓷也有部分刻花的东西。但秘色瓷那种属于刻划花,以划花为主,笔道软弱,基本上就是拿尖锐工具在瓷器上划个印子。五代到北宋早期越窑还有烧制,太平兴国年后越窑就慢慢窑火熄了。

原因在于吴越国王钱弘俶纳土归宋之后,越窑作为吴越国官窑一下子失去了作用,北宋王朝太远,停罢越窑窑务,所以千年窑火一下子就断了。玩瓷器的朋友应该要知道这个,当然北宋早期的越窑和五代吴越国的越窑,还有唐代的越窑,或者秘色瓷,都是瓷器收藏圈里的珍品。数量不多。从10年左右,一批游资大量买进耀州窑开始,耀州窑的价格也是一路的水涨船高,这波行情走势跟铜镜类似,其中故事也类似。耀州窑本身立件就少,即使一个印花盏,现在价格也是相当高了,所以这个版块,仿制高手云集,老陈今天讲下耀州窑的真伪鉴定。

耀州窑可分为早、中、晚3期。早期为宋太祖太祖真宗时期(1022年以前),器底较宽带有五代时期特点,往往有粘砂,纹饰较简单,刚刚开始烧煤窑,技术不成熟,产品和宋中期以后的精品相比,釉色普遍发暗。

中期为宋仁宗至神宗时期(1023~1085),是耀州窑的巅峰时期。胎体淘洗和陈腐到位,极其致密。器物底足增高,采用垫饼垫烧。圈足内涂抹一层芝麻酱釉,不匀。刻花工艺娴熟,刀刀见泥,带有陕西人粗犷的特点。纹饰先用立刀刻出轮廓,再用偏刀斜刻出立体的纹饰来。刀功犀利,一丝不苟,线条生动流畅,没有十年以上功力者极难仿制。具有浅浮雕立体的特点,和彩绘的那种平面感不能等同而语。纹饰题材丰富多样,植物有牡丹唐草纹,动物有水波游鱼、游鸭、鸳鸯、青龙、丹凤、飞蛾、双蝶纹,人物有童子玩莲、仕女纹等。

晚期为宋哲宗宋徽宗钦宗时期(1086~1127),盛行斗笠状小碗和印花器,纹饰构图走向繁缛。艺术价值下降,但生产量和销售量增加。题材更为多样,新出现梅、竹、卷叶与群蛾、翔鹤、奔鹿、博古图、婴戏图、人物故事等图案,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最近有很多热衷于耀州窑收藏的藏友咨询到老陈怎样鉴别真伪耀州窑,因老陈我自身是一位业内资深古玩经纪人,经常穿梭于各大拍卖行和博物馆,曾亲自策划过许多大型拍卖活动。目前老陈任职于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负责于市场藏品征集一职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于出手,想找正规平台参加拍卖,有缘者可与老陈联络壹捌伍,伍玖贰叁,贰贰壹捌不成交无任何前期费用。其它勿扰!由于本身对古玩的喜爱,老陈曾与业界多位教授实践探讨过关于耀州窑鉴定中的问题,特作此文,下面老陈分享几点自身常用的一些鉴定技巧。

1:气泡

由于,耀州窑在煤窑自然氧化气氛下烧成,所以耀州窑瓷器会产生气泡 ,这是古代耀州窑鉴定的方法之一,现在高仿的耀州窑瓷器一般都是电烧,温度一下升到1300度,所以很难产生气泡

2:刻画技法

北宋早、中期耀州窑以刻花为主,技法有自己的特点,以刀刻出图案的轮廓线花脉、叶茎,再用篦状工具加以刻划。北宋晚期由于刻花、印花并用,仍以刻花为主,印花装饰也与定窑不同,盘、碗、碟、洗里部印有各种缠枝、折枝花卉及禽鱼等花纹。线条有一定的倾斜度,所刻图案布局工整,讲求对称,较为繁密,这些都是鉴定该窑瓷器的要领之一。

3:施釉特征

施满釉足底露胎。中国古代的陶瓷器就有“南青北白”的称号,但很例外的是,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其釉色皆以青釉为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特色,在宋代曾经为皇宫烧制贡品。它有一个典型的上釉特征,就是所上的釉没有覆盖器物的底部,许多耀州窑生产的陶瓷品底部都是没有上釉的,器物的底部总是能清晰的看到胎质本色。

4:装烧工艺特征

均采用刮掉器物底足釉装烧工艺。宋代耀州青瓷则用还原焰烧制、中温1000摄氏度——1100摄氏度之间,进行强还原焰烧成,限制烟火排放,达到重还原气氛,时间在60——100分钟,升温缓慢,待釉色达标后再转入弱还原状态,直至1260——1300摄氏度成瓷[6]。只有这种独特的烧制技术才能造就耀州窑的辉煌,其烧制温度把握的准确性相当高。

5:器胎特征

南宋多呈灰白色,少数有浅灰和土灰色,不施化妆土。在宋代,耀州窑场拥有一批技术高超的工匠,他们所做的瓷胚,“方圆大小,皆中规矩”;烧制成的瓷器,“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

最后再说一点,近年来新仿耀州窑不少,印花的多,刻花的少。因为刻花对于工匠水平要求极高,现在几乎没人有古代工匠那种水平和功力。新仿的倒流壶市场非常多,基本上都是印花的东西,见过真品就能识别仿品了。为了让我们都能掌握一定的辨别能力,我们还需要对许多的古代文物加以研究。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古代文物的特性,才能在今天的古玩市场上慧眼识宝,这也就是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

若问笔者何处寻,细看文章第六段落!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