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9世纪后期的中国绘画,更明显地展示了中国社会的蜕变。儒学作为18、19世纪中国思想的主导,其自身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在清代儒学的发展中,清初大儒的明道救世精神在19世纪后期国运衰微的困境中融会为图存求变,接受西学思想基础。
书法艺术在19世纪不论是时代风格抑或是审美标准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端庄娟秀、娴雅柔媚一直是千百年来的审美传统,但此时新时代的书画风格已逐渐转化成以雄强沉涩、刚劲奇崛为主导特征。绘画从文人画的传统中解脱出来,为了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审美而融入新的元素与方式,形成了新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
北京诚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汇览
北京诚轩2009年春季拍卖会第277号拍品
赵之谦(1829-1884) 百事如意
立轴 设色纸本
88×41.5cm. 约3.3平尺
出版:
《悲盦剩墨·第九册》图版9,西泠印社,1927年
《诚轩拍卖十周年精品图录》第58页,2015年11月
成交价(人民币):896,000
赵之谦《百事如意》为清末独具风韵的清供博古图。绘天竺、腊梅、松枝、玉兰、柿子与灵芝等六种花卉蔬果。坚毅不拔的青松与傲雪报春的腊梅,属于古代文人敬慕的“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志行的高洁与友谊的坚贞;玉兰又称“木笔”,“笔”与“必”谐音,玉兰傍灵芝,寓意“必得其寿”;天竺谐音“天祝”,柿子谐音“事”……诸物插放在象征钟鸣鼎食的手拓鼎与盘中,便是“富贵寿考,百事如意”,并期望“宜子孙,鼎黄耳”。古人喜寄物抒情,爱吉祥如意,于是便常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与祈盼。
赵之谦以劲健的书法笔意入画,兼工带写,没骨、勾勒,皆因势而就。画法不避“俗”,把“富贵寿考”的人间美好愿望,植入文人雅趣,用色更直接从民间赋彩中来。笔下诸般什物,看似信手拈来,却色泽滋润,水灵鲜活。其精微之处,还表现在赵之谦所绘蔬果花木,插放在程六皆所拓之博古鼎、盘中,宛若天衣无缝,其金石书画对后来的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近一个月世纪的书画大师都有深远影响。
北京诚轩2010年秋季拍卖会第93号拍品
居廉(1828-1904) 虫卉四帧
镜心(四帧) 设色绢本
33.2×56.2cm. 约平尺(4)
成交价(人民币):268,800
居廉素以善画工细的花卉草虫著称,以纯熟的撞水粉技法,逼真地还原摹写物象,几能“眼之所到,笔便能到,无物不写,无奇不写”。花的处理,趁花色未干之际以湿笔蘸白粉直接撞入,分出明暗深浅,花瓣与叶的轮廓则用充满水分的湿笔勾出。此四帧为居廉工画菊花青蛩天牛、牡丹蜜蜂、绣球蝴蝶、月季螳螂,设色妍丽,笔致严整,昆虫造型莫不精工,且富于动感,四帧集于一堂,灿然满目。
北京诚轩2011年秋季拍卖会第102号拍品
虚谷(1823-1896) 慕槐仰梧书屋第三图
手卷 设色纸本
42.6×68.5cm. 约2.6平尺(画心)
成交价(人民币):2,242,500
虚谷此帧设色小景是为清同光年间名臣阎敬铭所绘,笔法冷峭,设色沉稳,笔锋运用富于变化,题款有明显的碑体笔意,属于他较早期的作品。从后纸中王荫昌的题跋内容来看,应绘于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三年(1877)之间。
此卷上款“约盦大人”是清末名臣阎敬铭,后纸多段题跋的上款“成叔”,则是阎敬铭的六子阎乃竹。阎敬铭为晚清极富传奇色彩的显宦,主持国家财政大计多年,是所谓同光“中兴名臣”之一。《清史稿》评价他“以洁廉自矫厉,虽贵,望之若老儒。善理财。”老百姓称他为“布被宰相”。阎敬铭籍隶陕西朝邑,但长时间寄寓山西临晋、永济等地,曾经在当地讲学,重兴王官书院,对士风影响甚巨。他的故居在山西永济,后病逝于此,“慕槐仰梧”即是故居中的书斋名,经研究,书屋的原址就应在现今山西省永济市王官谷附近。
北京诚轩2015年春季拍卖会第205号拍品
虚谷(1823-1896) 万斛金丸缀树稠
立轴 设色纸本
108.6×50.5cm. 约4.9平尺
出版:
《文人画粹编·第十卷》第83页,(东京)中央公论社,1977年2月25日
《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虚谷》第12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7月
《诚轩拍卖十周年精品图录》第58页,2015年11月
成交价(人民币):2,300,000
《万斛金丸缀树稠》为虚谷晚年之作,左下一枝枇杷斜向上生长,与右侧伸来的枝桠交错穿插,最下一枝稠密的叶子和累累的果实逆势下垂,另有一枝从右上探入画面,叶子与果实自然地分为上下三组,每组叶、果的繁密程度、分布方式各不相同,变化丰富,又浑然一体,可见经营之苦心。通幅气脉贯通而充满张力,虽写静物,却似闻飒飒风声,生意昂扬,深得自然之趣。
虚谷笔下的花鸟、蔬果等往往真实感很强,显示出他对生活的悉心观察,因此常在作品中题 “虚谷写生”。他画枇杷也是如此,色泽红润,疏密适度,与吴昌硕笔下枇杷的金黄硕大不同。据考证,虚谷画的是太湖东山的“大红袍”,他用朱磦、赭石和略调汁绿的藤黄绘出果实,再以赭石、焦墨画果柄,枇杷的圆鼓多汁的质感顿出,亦成功表现出果实青红不一的成熟度。枇杷树叶短方如刀,以墨笔铺就,偶尔掺以花青,复以渴笔焦墨勾叶筋,笔笔到位,绝无拖沓、敷衍。初看之下,会误以为其运笔仿佛疾风骤雨,实际上却是下笔审慎,笔势舒缓,之所以给人气势勃发之感,全在于画家指腕中力之充沛。
北京诚轩2017年秋季拍卖会第187号拍品
任伯年(1840-1896) 东方朔
辛卯(1891年)作 立轴 设色绢本
111×55 cm. 约5.5平尺
出版:
《名家翰墨·第28期·任伯年人物特集》第119至123页,(香港)翰墨轩出版社,1992年5月
《人物画笔墨技法详解》第83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9月
成交价(人民币):1,782,500
任伯年的肖像人物画近师任熊、任薰兄弟,远绍曾鲸,以没骨法表现面部,配以勾勒粗劲的衣饰。其历史传奇题材则潜心于陈洪绶,变格创新,成就擅场。1870年代后,活跃于上海画坛,更吸收了西洋画技,在速写的基础上突出光影明暗的效果,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作为神仙人物的东方朔,在任伯年笔下如寻常老者一般,极富生活气息。是幅人物结构准确,气韵生动,敷色清润蕴藉,力避流俗。相比起陈洪绶笔下离垢脱尘的高士形象,任伯年则因其生活环境和艺术实践的差异,在传统法式中添入民间艺术的鲜活,创造出别开生面的审美趣味。
北京诚轩2018年春季拍卖会第110号拍品
任伯年(1840-1896) 富贵灵猫
立轴 设色纸本
128.5×47 cm. 约5.4平尺
出版:
《中国书画名品编目:虚谷·任伯年·吴昌硕三家书画选萃》第54页,(日本)株式会社大塚巧艺新社,2010年11月
成交价(人民币):1,058,000
《富贵灵猫》画面中央一只体型健硕、俗称“乌云盖雪”的黑花白猫蹲踞石上,正抬头探望。其瞳孔呈直线,暗示着正午时分。猫的身体以小写意描绘,头部、尾部以浓墨处理,浓淡不一的墨色表现躯体花纹,面部与身体的局部则以白粉敷染。白粉的使用也是任伯年将西方的水彩画法化入传统的没骨法中的尝试,有助于加大色彩的反差,形成更为鲜明艳丽的色调。猫的躯体在源于生活的基础上略作夸张处理,凸显了画面的趣味性,令人莞尔。画面中的牡丹以没骨法完成,花朵娇艳欲滴,再次展现出画家高超的写实能力,花卉与猫所形成的粗细对比,也将观者视线吸引到猫的身上。
参考:《并非衰落的百年》 万青力著
作者:北京诚轩拍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