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你是不是曾经羡慕画家大笔一挥,三五笔就能画出栩栩如生的动物:
你是不是曾经惊讶怎么有人画得那么像真的:
可能让你不屑一顾的涂鸦,也成了艺术品:
不论羡慕还是不屑,你可能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对,你可能是一位艺术家,只是你自己还没有发现!但要发掘艺术潜能,走上艺术家之路,你可能要有些心理准备。
比如说:
你可能会成为一个二手货收集爱好者。
“只有业余爱好者才会认为,购买珍贵且完备的材料,才可以帮助他们创造更好的艺术品。”艺术无贵贱之分,人怎么能轻易给创造定价呢?若创作材料对艺术的价值这么有决定性,达芬奇的画比起5岁孩童在画布上的涂抹,也没有珍贵多少。
看人家艺术家库尔特·施维特斯,就热衷于收集大街上的小广告:
不好意思,贴错图了!人家是好歹是位著名的先锋艺术家,审美当然不限于城市牛皮鲜,他的广告更漂亮,像是这种:
褪色的海报、报纸,经历岁月的生活物品色彩变得有点沉旧,它们再次被集合到一起之后,竟然独具和谐的节奏,成了饱含生活痕迹与时间变迁深意的艺术品。
施维特斯的撕下来再粘起来的旧海报、旧报纸,很牛!在搞艺术史的组织里,它有个正经的名字——拼贴艺术。然而这就满足了吗?
当然不!既然平面可以拼贴,空间也可以拼贴。施维特斯用“拼贴”制造出空间的复杂性:
“在作品中,库尔斯完成了物质的转换。把材料转化为视觉和思想的金子。”
画笔、画布在一开始都是相同的,没有意义的差别,但经艺术家的手创造之后,各不相同。
它们可以变成广阔的风景:
还可以是优雅的女子:
或者可爱的孩童:
艺术家是真正的魔法师,他们的作品是利用材料从无到有地创造,赋予材料以灵魂和魔力。
那个杜尚街上随意买来的小便池,那堆安迪·沃霍尔摆在展馆里的普通肥皂盒。这些作品的价值,若按材料成本计算,该有人要喊骗子了。
这些家喻户晓的作品当然不能跟商店物品等同,它们的价值在于艺术家赋予的意义,在作品上产生的艺术家与观众的交互作用。这些艺术家通过作品引发观众的感触,对现实再次思考,对艺术的再次思考。
当艺术还只是指向绘画的时候,唯美主义的先驱惠斯勒曾经发出“为艺术而艺术”声音。在他看来,完成一幅画或许只需要一天,但艺术家有权为自己完成这幅创作所积累的学识和修养要得高价,只要作品的创意和美感足够打动它的观众。
艺术家该去不断地观察周围,就像施维特斯一样。假如在大街上的一块木头中,内心萌生了创作想法、灵感,你就有成为艺术家的机遇。另一方面,创作的想法和灵感不只在大街上。很多时候,艺术家需要为了自己的想法和艺术真理执迷不悟,至死不渝。
早在19世纪初的英国,艺术家透纳就已经为了艺术创作不要命了。
透纳曾把自己绑在船上4个小时,直面暴风雪中的惊涛骇浪,只为认出风暴的样子。他说:
“我作画并不是为了要被理解,但我想展示这种场景的样子。我让水手们把我绑在桅杆上观察,我被绑了四个小时而不想下来。”
透纳已经十分极端,印象派大师莫奈也豪不逊色。为了能表现室外的风景,他愿意沉浸于黎明的湿气、刺骨的海水、寒冷的冬天和北方的霜冻里,他需要这种全身的洗礼。他甚至会持续八个小时,一直在雨雪中作画,堪称“画痴”。好在,莫奈的体格非常强壮,从来不生病。否则,我们能看到的印象派大师的杰作也就没几幅了。
要成为艺术家,总是要会吃苦。为了追求艺术真理,你是否愿意付出一切?
反正……小编眼珠转了几圈,决定还是放弃艺术家这个高危职业。虽然不做艺术家,但这不妨碍开发一下自己的艺术潜能,让自己更有创意。
布雷拉美术学院芭芭拉教授的方法,可以让你发现自己的艺术潜能,不断探索。即使你不曾受到艺术训练也未尝不可,下定决心尝试开发自己的你也可以灵光一现,并把看不见的想法展示给别人看,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在芭芭拉老师看来,先放弃“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的想法会更好。她的一种方法是用罗夏墨迹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能。
罗夏墨迹实验,很多人都不陌生。摆弄这些墨迹,跟随老师一起玩墨水,艺术潜能的探索,从这里开始。
就像在课程中,老师教导的这两个学生,既可以拿着瓶子倾倒墨水,也可以一点一点地蘸墨水画,更可以添加不同的色彩。无论纸上的墨水是什么形状,发挥自我想象的力量,去调整和修改墨迹。大胆尝试,或许下一个艺术家,就是你。
随意涂抹的墨迹并不是探索艺术潜能的唯一方法,写艺术家日记的方法,也是一种有趣的自我开发方式。我们可以只用图画来记录情绪和故事,把画画当成是文字。
至于你的艺术潜能在哪一方面,看完《纯粹的场域:探索你的艺术潜能》,你就知道怎么分析了。说不定,你不仅仅是艺术家,更可能是下一个达芬奇、梵高、安迪·沃霍尔一样的大师。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达视频哦!
作者:那特艺术学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