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宋书法赏析》第4讲

  清丽圆熟、姿态横生--李建中《土母帖》

  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其祖父是前蜀王建的重臣。宋太祖赵匡胤灭蜀时,他与母亲一起逃难至河南洛阳。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甲科。做过工部郎中,掌西京留司御史台,人称"李西台"。李建中性情简静,风度秀雅,喜好吟诗讽月,更爱洛中风土,自称岩夫民伯。他的书法深得欧阳率更之法,运笔工整畅达。《宋史》称他"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以为楷法"。他曾经手书郭忠恕《评简集》进献皇上,皆为蝌蚪文字,获诏书嘉奖。他的书法承先启后,对前人,其书有十分真实的继承与保留;对后世,则有更多的创造供人咀嚼和揣摩。吴师道曾说:"李西台虽在宋初,实唐人书法之终也。过此则益变则下矣。"赵孟頫也说:"西台书法去唐未远,犹有唐人余风。"黄庭坚是对李建中书法赞誉最高的一个,他说:"西台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清秀者也。"

  李建中传世书作极少,只有《李西台六帖》、《书千文》及《翻本峄山碑》石刻。

  《土母帖》是李建中传世的《李西台六帖》之一。行书墨迹,是李建中在牙色纸本上书写的通信札。共计10行104字。此帖曾由清内府收藏,并刻入《三希堂法帖》。

  此帖为李书精品。用笔沉稳俊逸,法度谨严洒脱,更兼欧阳询书风的神韵,为历代书家称道和临摹。

  在用笔上,此帖以中锋行笔为主,辅之以侧锋,使得行书在端庄中显得飘逸,在沉稳中稍露妩媚。而行笔时注重内力的运用,则使得字体虽显肥美之态,却呈清秀婀娜之姿。

  此帖虽为行书,但笔画之间的连接使转变化不大,比较规整,因而全篇字体有楷书之风,具体说就是带有法度森严的唐楷遗韵。如第二行的"是"、第三行的"何"与欧阳询的楷书并无二致。

  在结体上,也是沿袭欧虞的楷法,中心居中,上下平衡,只是在中宫收缩、向外拓张方面稍加改动,不内张不外拓,字体平和端庄,如第一行的"土"、"今"等。

  在结构布局上,还是唐楷之法,字距紧、行距宽,字与字之间无游丝相接。可以说《土母帖》是一篇近似唐楷的行书作品。


作者:蔡茂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