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瘦劲飘逸、轻圆滑利--敬客《王居士砖塔铭》
《王居士砖塔铭》
敬客,生卒年不详,事迹无处考,是一名生前不显于时、死后不见经传的书家。据王昶《金石萃编》中说,"敬氏为河东望族"。敬客书法成就颇高,清王澎《虚舟题跋》说:"其书法特为瘦劲,大类褚公。"可是他遗世之作只存《王居士砖塔铭》,不能不说是中国书法的一件憾事。
《王居士砖塔铭》全称《大唐王居士砖塔之铭》,唐上官灵芝撰文,敬客书。唐显庆三年(658)十月刻,明万历年间于陕西西安终南山梗梓谷出土。共有楷书17行,每行17字,刻于方砖之上,出土时已裂为三块,继而裂为五块、七块,又失一块。因椎拓过多,保护不力,原砖出土不久即碎完,幸存全拓本流传于世。
此砖铭书法结体端庄方正,笔法轻重得当,近似褚遂良书体,并兼有魏晋笔法,为历代习楷的范本。清代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中说:"近代法赵(孟頫),取其圆美而速成也。然赵体不方,故咸(咸丰)同(同治)后多怡《砖塔铭》,以其轻圆滑利,作字易成。"清梁巘《承晋斋积闻录》评论《砖塔铭》说:"专尚瘦硬飘逸,远胜于王知敬《卫景武公碑》。"可见后人极其喜爱、敬重敬客书法。
《砖塔铭》纤劲秀媚,细骨丰肌,给人一种娇柔艳丽挺劲之美。附图中的"阳"、"人",与褚遂良《孟法师碑》中的"阳"、"人"如同孪生姐妹,毫无二致,而且颇带六朝遗意,尤其是捺法还在不同程度上存有隶法,因而显得古质幽深。
在用笔上,《砖塔铭》是藏锋露锋并重,适时变化。一字之中,中锋侧锋互为变换,自然得体。如"原"字,首笔以露锋入,以藏锋回笔收笔,最后的竖钩在提按之后并没有急于出锋,而是将锋深深包裹,如苏轼所言"棉里裹铁",显得沉雄、内蕴而力比泰山。同时通过整个字的粗细搭配,又不失活泼轻盈、富于活力。
在结体上,此铭与《孟法师碑》一样方正平整,气韵中和。横笔一律微微上翘,字体则一律向左倾斜,给人一种活泼向上、充满朝气之感;洋溢着错落有致、抑扬起伏的节奏美,如"英"、"宗"、"颍"。而字的上下之比,则是上短下长,且左舒右紧,瘦削俏丽,成功地融汇了六朝结字之法而又有所突破;但隶法尚在,遗韵犹存。翁方纲说:"此刻书法全得褚意,唐楷之最精者。褚书之妙,乃在上通隶古,旁证欧、虞。后有作者,未免失冲和之度。此刻婉润秀整,虽已开后人法门,尚未失河南规矩。"
作者:蔡茂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