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浪潮 THE NEW WAVE | 徐翀作品




新浪潮!
THE NEW WAVE
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

“海归”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重要群体,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海归”艺术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0年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海归”艺术家,已经从少数个案逐渐成为一个规模不断扩大的独特艺术群体。
 
他们往往有着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更为开放的艺术语言表达和更为系统化的对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艺术发展潮流和现象的认知。当他们学成回国,与国内文化界、艺术界产生交际时,二者间势必产生碰撞与对话,这也会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强烈的震动,释放出巨大的创造活力,甚至影响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走向。
 
为了相对完整的勾勒出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的整体面貌,全面了解他们今天的生活状态、艺术观念与作品面貌,让他们的艺术更加为国内所了解和熟知,《库艺术》现推出全新策划:“新浪潮——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首度汇聚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集体发声,讲出他们自己的艺术故事,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一独特艺术群体的价值取向与艺术追求,并展示他们的艺术探索和成就。这也将会成为我们观察中国当代艺术未来走向的重要指标。



徐 翀
XU CHONG

生于中国青岛,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居住创作于纽约美国。





创作自述

我的创作基于我对技术和声音的情感化实现。 我从出生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居住在父母的工厂中,所以我幼年时的所能感受的世界中充斥着巨大的机械噪音和我无法理解的机器。如果一个音乐家的成功得益与其自幼年开始接触音乐,那么我与噪音的关系也与此类似。我因为目睹一位工人因为操作失误导致手指被机器绞断思考人类与技术的关系。在技术以计划正常运作的时候并被周遭环境隔离开时,其本身体现的是笛卡尔式的理性。而当某一个瞬间,人类的参与、意外或者被破坏,一种前所未有的隐藏在技术背后的情感暴露了出来。如同噪音给予我的情感冲击一样,这种冲击极其难得的。

 

我的创作使用的媒介多为影像拼贴和声音作品。如今网络技术发达的时代,视频影像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模式对我来说就像被孤立的机器,将技术的美感完完全全隐藏在其背后。所以我的解决方法是以拼贴的方式,尽量避免作品与观看者的语言系统过于相近,将数字技术的美感暴露出来。我经常使用我的身体和面部的3D建模去完成这种技术暴露的状态,同时作为承载声音的情感对象。



徐翀作品


《如果佛在心中,如果佛在心中》 数字建模,拼贴,声音 单频影像 4‘09‘’



数据化社交的不连续性》数字建模,拼贴,声音 单频影像 5‘29‘’


《图像识别采集01》 数字建模,拼贴,声音 单频影像 5‘12’‘



《小艾伯特》 数字建模,拼贴,声音 单频影像 4‘46’‘



新浪潮 · 徐翀专访


Q:当时你为何选择了后来留学的目的地国家?


A:我高中就去了加州,原因是被动的。我从大概初中就笃定了以创作作为对自我价值的探索模式了,于是便申请了加州的一所以艺术为主要教学的高中,随后大学选择了纽约,作为本科的城市。而整体来言,美国在之前被我当作一种西方文化典型。虽然现在看我当时对美国的印象是有语言上的误解的。



 2019年 打印机隐喻- 表演过程



Q:现在看来,出国留学对你的艺术之路意味着什么?


A:以英语作为学术语言或者艺术语言的情况下,创作过程中,会有很多新的对语言的理解。比如:语言在翻译过程中丢失了什么。和可以更多角度的反思一些语言的问题,无论是作品外说理的部分还是作品内使用语言时。



我们在工作-创作过程

 


Q:就自身经验而言,如何看待中、西方在艺术观念、艺术教育上的普遍差别?


A:我没有接受过中国的本科艺术教育,因此这些经验是缺失的。

 

Q:能否说出一个在留学期间对你影响最大的老师、艺术家或展览的名字,为什么?


A:Robert C. Morgan. 他是我大二概念艺术史的老师,也是一个著名的艺术批评家。他对我对语言的匮乏性探讨上,给我极大的启发。

 

Q:你目前的艺术语言、方法论和观念是从何时开始萌芽,并一步步发展出的?


A:我在父母的工厂中长大,大量的机械和噪音伴随着我的童年。这些素材成为了我大部分的创作主题---技术的直观。基础绘画技术的学习,并没有满足我的冲动。直到开始以数字方式和装置开始创作。



2019年  一个声音表演与实时死亡人数数据


 

Q:在国外的求学和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文化间的差异与沟通,目前你对于东、西文化差异与沟通互译的可能抱有何种态度?

 

A:当代很多问题涉及的区域是很广的,比如消费主义和相对主义所造成的问题,是比文化差异更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下,如果我没有反思清楚的话,可能我所思考的文化仅仅只是一些‘姿态’吧了。

 

Q:从文化取向、艺术类别和审美习惯等各方面,中国与西方相比在大环境上仍有很大不同,你是否有回国打算?是否准备对自己的艺术道路做出调整?

 

A:我还是想暂时保持我对文化,审美等的看法,大部分的差异仅仅只是‘姿态’的差异。在商业社会中,有些根本的文化差异是被消解了的。当然,这也仅是根据我自身在城市或者消费社会中生活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回国是必然的,我缺失了在中国环境下从事艺术创作的经验,这对我的反思有很大帮助。



2019年 剥离,重组,自循环-表演过程

 


Q:说说你对自己未来艺术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的愿景


A:最好的状态当然是作为一个全职艺术家从事创作活动,虽然可能艺术家作为一个职业类的词汇与我臆想的‘艺术家’作为日常语用有差异,我也可能更想去平衡这种差异。

 



新浪潮!
THE NEW WAVE
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
 现公开征稿 

近年来,随着海外艺术家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一群体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独特艺术现象。他们在汲取国际前沿艺术观念和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不断将新鲜的思想和理念带回国内,给国内艺术界以启示甚至冲击。另一方面,看似独立、分散的海外艺术家们,在知识结构、价值判断和艺术表达等诸多方面显然具有某些共通特征。
 
《库艺术》“2020年度艺术人物”专刊推出特别板块:“新浪潮——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首度呈现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的重要艺术成就,深度探讨他们的艺术实践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未来影响;从中挖掘和推荐优秀艺术家个案,搭建起海归艺术家与国内学术界、画廊机构、批评家、策展人之间对话交流的有效平台。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媒体首次对新一代海归艺术家进行大规模的个案梳理与解析。
 
传播渠道:
1.网络方式
于《库艺术》公众号(大众聚合媒体平台,今日头条,看点快报,腾讯新闻,雅昌艺术头条,zaker,flipboard,搜狐文化等平台)独家全面详细呈现你的个案内容并邀资深编辑进行访谈。
 
2.文献出版方式
本特别计划的举办正值《库艺术》年度特刊“2020年度艺术人物”出版之际,这也是《库艺术》最具学术指标性和业界关注度的权威品牌,我们将此计划精要内容在本刊中专门设立针对海归艺术家推荐板块,进行特别呈现。

所需提交资料:

·个人生活与创作实践的手稿、笔记或文章;

·个人形象与创作中的照片(1-2 张);

·2020年新作及代表作(8-10 张);

·最新简历与联系方式(微信与手机号)。


投稿方式:

将以上资料发送邮箱:kuart@126.com

咨询微信:kuyishu001

联系电话:010-84786155



作者:库艺术KUAR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东方根性的当代生长》当代艺术系列丛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