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愚书画|雄浑瑰丽山河重,古拙飞白禅意倾之《万壑奇峰图》

 

大愚,号虚空,自幼习书画,喜明徐渭之笔法,追寻黄宾虹“五笔七墨”之技法,尤善以积墨之法重现“黑宾虹”之风貌。观乎大愚“万壑奇峰”,有如“折钗骨”“屋漏痕”等艺术手法,由我来一一分析。

首先,是关于屋漏痕的历史。笔墨山水之中,根根线条组成了绘画的形状、色彩、光影与肌理,可以说线条的高度决定了绘画的高度。而如何去品读线条的“内美”,以及万千线条所组成的“大美”.......书画本同源,万物皆起始于自然,是否具有如同“屋漏痕”一般的自然之象,便是评判的重要依据之一。屋漏痕自唐代被怀素与颜真卿首次提及后,此种凝重自然、犹如壁坼一般无起止之迹的线条便被后世名家所反复引用,褚遂良、董其昌、黄宾虹等穷其一生,也都在不断追求屋漏痕丰满天然的线条韵味。

细观大愚此幅《万壑奇峰图》之用笔,线条之繁复令人神叹,笔墨厚重而凝练,自然延伸的线条犹若雨淋墙头,朴茂、浑厚,不见矫揉造作、不见流滑锐利。果真,最复杂的线条来源于最纯粹的用笔,浑然天成的屋漏痕,便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大愚行笔,何以致有“屋漏痕”之气象。

其次,便是折钗骨。其是焕发艺术的外力之一,何为金石气,何为斑驳感,正是时间附着在艺术上的外衣,不仅丰富了艺术的内涵,也以最自然的方法褪去了火气、燥气,在《万壑奇峰》中,这样的线条比比皆是,虽不刻意营造,但线条的延伸无往不复、无垂不收,有似摩崖石刻一般历尽风化的古拙气,也有篆籀书法线条上的斑驳韵味,此种自然的痕迹,远不是人为故意造作可能及。

一幅上品画,虽创作之时不需时刻谨记如何造糅出“屋漏痕”、“折钗股”等线条,但是真正的书者会明白,“下笔自有神,笔下自有意”究竟是何感受,那种信马由缰但又笔笔皆是心中所书的感受,是一种莫大的快感,是一种连接的快感,这种连接不仅是自己与自己,而且是自身与万物皆有灵通,正如道家所说之“道法自然、无为自化、应物变化”,也只有明白了什么是传统文化之中的“虚”,才能够感受到那种真真切切的“实”。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