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0-11-29 11:28
人海茫茫,我在成都有幸认识了来自桂林的山水画家宋桂安。宋桂安先生时值中、青年之间,为人朴实不尚浮华,在这“大师”满天飞,“名家”遍地跑乱象丛生的艺术氛围中,他不为追逐名利倾倒,一直在默默辛勤耕耘,不惧寂寞地潜心从事绘画艺术。在谦和平淡的背后,也显露出掩盖不住的铮铮傲骨。我喜欢这样的人,于是经过十多年的交往,我们成了“忘年交”。
说起书画艺术,我是地道的门外汉,从来没有条件和机会接触这些高雅的东西。耳顺之年以后,我受朋友的影响,耳濡目染,逐渐喜欢观赏书画作品。和宋桂安先生接触之后,他讲了许多绘画方面的知识,也读了他的文章,他对绘画艺术有很好的修养,他的许多深刻的见解我都能接受,这在无形中对我起着“授业解惑"的妙用。
就欣赏画作而言,外行也有外行的好处。不受框框的约束,看不懂的字不看,看不明白的画不看,不勉强作品,也不委屈自己。摆在面前的画,先看布局、层次,再看细部的内容和重点,最后读画意,和画面表达的神韵,意境交流,对于神形兼备的好作品,越看越入神,越看越有味道,不亦乐乎。
宋桂安先生的画,寄情山水,表现山水,用山、水、树组合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充满向上的生命力而意境深远的画面,画面清朗而不松散,给人一种亲切感,读他的画有种开阔视野,拓宽心胸,淡泊而又要前行的感受,体味到一丝物我相忘、相融的“禅”意。
宋桂安先生主张尊古而不泥古,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因此他在刻苦地学习前人、学习传统的同时,也在大胆地探索,寻求一些表现形式的突破,并且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果。
宋桂安先生画山,也曾用皴法,特别是自己探索出的一种“叠线皴”,以长线配短线,短线加墨点与反复积墨法结合,更加能够表现山石的坚硬与土岭的厚重。但这还不够,他觉得皴法有些过于拘于“法”,束缚个性。近年来,他便大量用行草长线画山石、坡岭,配以水墨,更彰显画面个性。
画水,宋桂安先生画水,探索出一种“水法”,即是一种特殊的用水作画的技法。他经过长期观察、实验,掌握了水在宣纸上运动瞬间痕迹,捕捉时机,画出了特定的水纹与光圈,产生出特殊的水墨效果,使远处的树与树之间,树与山之间形成水光隔离层,使倒影形成水纹隔离线,阴线效果与笔墨的阳线相结合,相映生趣。这种效果,在其他画作里也会偶然出现,而宋桂安先生通过刻苦的磨练,达到了掌握规律、熟练运用的程度,形成了新的“水法”绘画技法,这是一种立足传统又突破传统的创新,他本人也很看重这一点。
画树——“桂安树”。近年来,宋桂安先生在画树方面有所突破,以个性化的造型和长线写枝干,形成了独特的画树方法,树被人称之为“桂安树”。“桂安树”的特征是以杂树为原型,用长线挥笔大写树干,叶少而枝干突出,删繁就简,使画面更具有诗意。画树采用双笔法,左边一笔重墨,尽量使用行草书法的长线,八尺大画也能从上至下一笔而就,一气呵成,中间不间断,极力张扬了长线的使用,将长线的使用推向了极端,这在历来的画树的方法中是没有的,实为开拓性的大胆突破;右边的一笔勾勒形成空杆,中间不加皴点,用意在于突出线条的美。宋桂安先生宁可舍弃自然的“像”,以突出个性化的“写”,从而也突出了有个性的形,成为独具特征的“桂安树”。
说实在的,我对书画艺术知之甚少,对宋桂安先生的画也认识浮浅,我写的这些粗浅的话,实在冒昧。有鉴于宋桂安过于谦逊、沉稳,我情不自禁地大胆站出来说几句想说的话,谈不上评价,介绍这样一位有真才实学的画家,可以称是交流,欢迎批评指正。
学海无涯,画海亦无止境。宋桂安先生的绘画生涯路还很长,有了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面对知名度上扬,面对许多人欣赏和收藏,甚至专门收藏他的画,期望他自强不息,早日进入“大成”之境,给社会,给大众带来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我和众多的朋友们热切地期待着。
冯崇泰
2020年7月22日
作者:冯崇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