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孕育宇宙其内且欲窥尽宇宙其原的人对生死这一自然现象已经思索了数千年。因为人自身处在情感(主观判断)与思维(逻辑理智)的双重制约下,想对生死一探究竟便欲发增加了难度。九天居士将不同生命阶段对生死的感悟陆续整理,择时集结成《论生死》书。以期对自己偶然短居世间的“生命体验”的点滴痕迹有所呈现,或能对他人有所启示则当为幸事。
生死(3)
庄子对老子的批判继承
——“守其母”与“寓诸无竟”
刘晓林
在老子看来,人若想在现实世界中活的长久(或者达到哲学意义上的永恒)需实现“无死地”。换言:一个人若真的实现“无死地”,则死亡便会无法侵身。如何才能做到“无死地”?老子给出的答案是“守其母”。
于人而言,“守其母”指的是什么?“道”是万物的支配者,万物只要在宇宙中出现就都会经历生死。所谓有始必有终,你我谁都摆脱不了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由盛到衰、由生到死的必然过程。大家在“出生入死”中结束生命——人在追求生命中促进了死亡进程。“反者,道之动。”当你我处在过度“争命”的状态时,“反者”便会出现。即“争命”的对立面,“缩命”到来。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得道之人不争生故永生。你我若能保持婴儿状态,则死便无从谈起。按此思路延伸,我们会得出系列的理想结果:守弱则不用担心强消失,守小则不用担心强消失,守无则不用担心弱消失……只要事物是发展的,这种“极乐世界”便永远无法实现。
既然万物皆有生死,其已然为道。逆道而行,“守其母”是徒劳的。无为是顺应自然,无不为是因为“无为”所导致的自由无碍(并非等同于“有为”)。“守其母”显然可归为“有为”范畴——这不仅是老子在逻辑上的自我矛盾,更重要的是其违背了道。
在庄子看来:“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庄子·大宗师》)也就是生死如同夜晚、白昼的运行,自然而然。因求“无死地”而“守其母”……
(添加中)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