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竹园陶说》民国.刘子芬 ....下

六、广 窑(附广彩)   

        广窑即石湾窑,在广州佛山镇之石湾村。所出之器为盆、炉、瓶、罐等,无碗、盏之属,质粗而松,乃灰白色之沙泥所陶成,其土采自邻邑之东莞县属,实陶器上釉者。明时曾出良工仿制宋均红、蓝窑变各色,而以蓝釉中映露紫彩者为最浓丽,粤人呼为翠毛蓝,以其色甚似翠羽也。窑变及玫瑰紫色亦好,石榴红色次之。今世上流传广窑之艳异者,即此类之物也。近因外人争购,佳者既不易得。明以后及新制之品多灰蓝青紫等色,虽斑驳陆离,殊不足取。前人著述大都采自传闻,所谓阳羡、阳江、宜均、泥均,类皆模糊影响,令人坠入五里雾中。《陶雅》称广窑胎骨系乌泥抟成。其实明制广窑仿均红、蓝之器,先挂黑色里釉,再加上釉汁,故其底足不露胎骨,寂园叟所见乃里釉,非胎骨也。蓝浦《陶录》据地志所载广东之阳江县产瓷器,遂谓尝见炉、瓶、盏、碟、盘、碗、壶、盒之属,甚绚彩华丽,盖仿洋瓷烧者。《陶雅》则称,或谓嘉道间广窑瓷地白色,略似景德镇所制。审其所言。实即粤人所称之河南彩或曰广彩者。海通之初,西商之来中国者先至澳门,后则径趋广州,清代中叶海舶云集,商务繁盛,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其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粤垣,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盖其器风自景德镇,彩绘则粤之河南厂所加者也。故有河南彩及广彩等名称。此种瓷品始于乾隆,盛于嘉道,今日粤中出售之饶瓷,尚有于粤垣加彩者,因其杂用西洋彩料,与饶窑五彩稍异,间有画笔极工,彩亦绚烂夺目,与雍乾粉彩类似者,阳江窑早已消灭,亦未闻能制彩瓷也。七、美 人 醉   

        美人醉为豇豆红之淡粉色者,苹果绿亦豇红之窑变,三者本为一类。红釉入窑,随火力而变化,色纯无稍变,露如豇豆之红润者为豇豆红,于红釉中喷散绿雾或苔衣成片者为苹果绿,白如肌肤,红如酒晕,容光艳治,若醉后美人之颜色者为美人醉,此类之釉始于嘉靖,盛于康雍,即所谓矾红色者,用青矾炼红加铅粉合成,器品种类甚多,大小不等,间有暗雕云龙纹者,或有款,或无款,皆康雍以前物,釉质莹润有如病态玉,色亦淡隽可喜,但有串烟之病,或失之灰白,则不足取矣。釉里红亦为此类,因青矾化绿,故多含绿点,近人著书如《陶雅》、《说瓷》等,对于此类之记载,异说纷陈,且与明祭、郎窑之宝石釉相混,未能明其所由然也。   
八、杂 说   

        古窑瓷器,釉汁滋润,定窑之釉如泪痕,汝窑之釉如卵液,官窑之釉如鱼油,均窑之釉如脂膏,龙泉之釉如蜜蜡,祭红之釉如凝血,康雍雨过天晴之釉如鱼脑,美人醉红瓷之白痕如肌肤,近来出土之器甚多,有一种碗碟,质薄而色白,微似定,市肆中人呼为映青,以其釉汁微带青色也。据言出自江西。为宋时所制,其沿口之际均有镶痕一道,或即前人所谓南定窑欤?   

        龙泉窑制甚古,宋以前之器其质如瓦,至宋而质制始精,元明多有暗花及纹片,但青色、土垩、火候均不及前矣。   
        
        市上流行与均窑类似之天青夹紫片之器,今人概以元瓷目之,其实多为宋时所制,元之有国不过数十年,安得如许之物流传人间?   
        
        马窑不见于前人著述中,市肆中人凡遇仿造均窑釉汁之器,泥均以外,概以马窑呼之,据言为元人马姓所造云。   
        
        宋董窑类官,但比官窑无红色,亦不及官窑之细润,市肆中人亦以马窑呼之,然此非所谓马窑之品可几及也。   
        
        成窑画笔古今独步,当时制器,五彩以外复重青花,尝见笔筒一个,高四寸四分,口径三寸,瓷质细白,釉薄如纸,底口沿边均有极细锦纹暗雕,筒身绘古战士二,一人跨马执刀,一人骑兕弯弓,马狂奔而兕猛逐,战士则从容接战,不露惊恐意,配以浮云、老树、碎草、远山,意气发扬,笔势飞动,盖丹青妙手寄其心力于瓷片之上,故能笔细如发,用青如用墨,点染描画各臻其妙也。   
        
        明青深翠,康青流丽。明代青花多淡描,康熙青花皆浓抹。惟明青能融入釉汁之内,混化如轻云宿墨,康青则质料凝聚,稍露笔痕。乾隆以后青料甚劣,青瓷器品大抵阴沈如鬼脸,故粤人有鬼面蓝之称。   
        
        红瓷除紫定、紫均以外,当以明祭、郎窑为极轨,尤以数尺高大瓶最为优美,陈于高堂广厦之中,自有一种雍容华贵,喜气扬溢之象。   
        
        尝见康熙青花大瓶,高一尺六寸,形如棒棰,沿口有边高寸许,绘以绵文,瓶身绘以山水画,山峦重叠,枝柯阴森,峰头抹青如日下流云,清晖照人,流光正碧,蔚蓝之一,饰耳之宝,未能似其艳丽,底画双圈如线,内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   
        
        雍窑珍品多仿古,当时由宫中发出古瓷甚多,交御器厂仿制,制作有本,故其器甚精,尤以天青一种至为神化,幽淡隽永,引人入胜,非红瓷可能望其项背也。   
        
        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但锦纹则甚可取,以其繁缛而有古意也。

作者:瓷器鼻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