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孙原&彭禹 新秩序的建成

孙原&彭禹 新秩序的建成

2000年以后,孙原与彭禹搭档便以艺术组合的形式创作并参加展览。虽然在2005年前已经陆续在一些重要展览中亮相,但令俩人开始在国际艺术视野令人瞩目的无疑是那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UFO》:艺术家邀请名噪一时的安徽萧县机械设计师杜文达(虽然很多媒体为了渲染而更喜欢突出杜的农民身份),在威尼斯举行了杜所设计并制作的土产环状飞行器的试飞仪式。虽然最后试飞没有成功,但从艺术阐释角度来看,当飞行器启动的一瞬间,这个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已经完成:一个常人对梦想所展示出的勇气并且对试图实现梦想的作为。

 

在不少国际顶级美术馆策展人的心中,孙原&彭禹这个组合正代表着中国最高水准的观念艺术创作。他们的作品偏好强调形式上的变化,用新秩序的建成去打破常规,这也使得他们的作品在展示或实施时,更多了事件性的特征。尝试去看到他们作品的背面总是充满了挑战与刺激味道。他们宣称“我们没有表达作品的观念,但作品有可能让你看到观念”,并且经常选择 “生猛”的媒介或实施方式来增强作品的观看或互动感受。他们的作品虽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主义题材,但是又通过作品去尝试表达一种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结合。比如作品《明天》中,他们用高仿真硅胶按照老人的形象复刻了四个人体模型,在2006年模型被放置到利物浦TATE美术馆旁的湖面上。四个浮尸状的漂浮物让你想到了什么了?是在暗指不远处那个最著名的四人乐队并不童话的结局,还是你感受到对未来世界的悲观情绪?

 

今年在北京798地区的新作展览中,他们呈现了名为《自由》的巨大装置,画廊空间被改造成一个雄伟的抗压密封金属笼,里面是一只激荡呼号、散发着愤怒气息的水龙头在喷射作用力下撞击着四壁,噪音与不可度量的频率营造出重金属音乐般的气势与力度。观众在惊呼闪躲,其实只有少量水滴迸溅出来。你可以理解那些象征自由的水遭遇与铁壁拼死拼活,是借此探讨“敏感又痛苦的自由”,也可以按照你的个人感受去找些其他的理解,比如几个青年人观后在认真的讨论作品中的性暗示。

 

孙原&彭禹与固有体制对抗的姿态坚定而睿智,玩笑表象背后潜伏着的是一贯尖锐的社会态度,直接、有力地挑战着观者的早就被现实或者体制压抑了的神经。

作者:尤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