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自然,李泽厚《华夏美学》读书笔记-美的内容,欸乃一声山水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10/3f882375eae413509c1b8dd4a030c4d0.jpg

 艺术自然,行书、白文印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雨中山梁落,灯下草虫鸣。美的景物让人着迷,为之倾心,古人录之于笔端,或诗歌、或散文、或图画、或书法。通过感官映入脑海,在思维中形成感官的直观美,品味其中情境、风趣、兴致,更有玄妙淡远的思想美感。这就有两个阶段的不同美感的体验,一种事物属性的美感,是事物本身各属性所表现出的感受;一种人文精神的美感,是人的思维从事物中认识、联想、理解到的内容带来的感受。

美是事物的普遍存在的属性,如同物体的体积质量,只要有人来感受事物,就有或强或弱的美感属性产生。在我们认知事物时,事物属性是排在厉害功能价值之后的,直面一只斑斓猛虎,你无法去欣赏它的美丽与雄壮。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相比,美感是思维本身的感受,是人类文化与思想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后来者,在感受的快速与强度上也是排在后面的。在人类文化中发展起来的美感,需要思维的积累、学习,文化、知识的蕴养,特别是对人文精神的美感体验。因此才有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人之间有着显著的美感差异,特别是在文化知识差距较大的群体之间,对美丑的体验甚至会有相反的感受。

这就使得人们不易从事物中感受到美感,或者无法感受到希望的美感强度。怎么办呢?既然海棠甘美可口,为什么不选育出更大更甜的苹果,既然樱桃花这么漂亮,为什么不选育出只用开出更繁盛花朵的品种,人类的思维就是这么干脆直接。甘美果实与漂亮花朵是植物传播繁衍的方法形式,但当方法形式成为内容目的后,就不再也不是原来的单纯的蔷薇科植物,而分化成为新的水果与花卉。

 

 

 

从原始人类开始用贝壳装饰自己时,人类就在不断地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改造一切可以改变的事物。喜欢美的感受,自然要将事物制作对更加美好,不论日用器物还是建筑文字语言发音,都必须要有美感。再进一步,产生出专门用来审美体验的制作,悦耳的歌声、动人的舞蹈、美丽的图画、宏大的纪念碑诸如此类,这种专门为美感而生的制作活动就是艺术。

思维、记忆、精神活动,也只是物质世界中有独特存在形式的一类事物罢了。作为事物属性的美感,无论如何突出美感的地位,事物本身必然还是要存在的,这是美感赖以存在的形式,是艺术创作加工的素材与内容,也是审美欣赏的一部分。

无论是未经雕琢的自然带来的自然美,还是舍弃原有功能的器物带来的器物美,或者专门创作的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或者情绪意境散发出的精神美,都与其依附的自然、器物、艺术品、思维内容不可分割。不同事物和艺术品,顺应其材质的客观属性和人类感觉器官感知能力的天然差异,在美感的体现表达上有着不同的偏重,诉诸视觉、听觉的事物有更多直觉感官的美感体验,诉诸思维文化的事物则有更多意趣精神的美感体验。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