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精品推荐——釉里红撇口盆

釉里红瓷器始于元代,兴于明初,成熟于永宣,精于清初。是技艺精湛的窑工们用肉眼直视三千多度的、极具破坏性的森白火焰以控温烧制而成的,温差的控制不可超过十度,过高则无红纯白,过低则通体漆黑,寓意不祥。这样要求苛刻的釉里红,被誉为瓷器里真正的贵族,是工匠们精湛技艺的最好体现之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10/938e503588c378e63f58ca295a3ba198.png


此器为喇叭形口,瓶颈细长挺秀,溜肩和削腹的线条呈V形,使器体造型独特,圈足较高,呈外撇状,足底露胎。器表秞里红色调沉稳,色彩淡雅,因烧制过程中红色晕散而略显素淡;身空白处另点缀有瑞兽纹饰,极富动感。瓶底部为白釉地,无款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10/a0957689244d4d479b3c6261b75661a0.png


 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销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当时烧柴窑很难控制窑温,只有凭把桩师父的经验与取出火照对比,无法大规模生产。而且元人尚白,汉人尚红,民族认同感也有别,所以釉里红产量一直很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10/246043f1383485356f0dd735bc4b491f.png


至今,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的高价位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几乎每件明釉里红瓷品,都能在拍卖市场上以不低于百万港元的价位成交!影响所及,清初釉里红瓷品,在拍卖市场上价位也直追明瓷。历史上只有三个时期充分烧造过:元代、永宣时期、康乾盛世,其他时期非常罕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