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二十四品新解】艺术中的自然是分层级的、有界限尺度的

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艺术中的自然又是分层级的,以绘画为例,透视技法在平面中展示立体效果,这符合人们现实中的视觉自然,然而在艺术中形似只算是一种较低层次的“自然”,一幅作品如果仅仅满足于形似其结果往往是死板僵化、没有活力的。相较于形似,写意画所表现出的神似便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自然美,它所反映的是事物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故北宋《益州名画录》称赞写意画“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

可以说绘画中从表现物象之形、表现物象之神、表现主观之情感直至表现内在的精神和灵魂对应着不同的“自然”层级,也体现着艺术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艺术的层级越高表达的难度便越大,所包含的内涵便越丰富,其对于人们欣赏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就像甚深微妙之法,文辞简易,理解起来却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一切事物都是有界限和尺度的,在一定的限度内一物为其本物,超过一定界限便会发生质变。艺术中的自然也是如此,书法中讲究轻松自由,把字写得如同算子不是自然,但追求自由变化的同时却也不能脱离基本的法度,否则便是越过了书法之为书法的界限,同样不是自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中的自然便是恰到好处地悠游于法度之内,曲尽变化,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自然又是有条件的,某种条件下的自然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会变得不自然,反之亦然。爬山游玩时适合穿休闲运动服,商务场合如此穿着便有些不自然;在地球上人能飘然轻举是神奇的,但在太空中漂浮却是一种常态的自然。

我们看精巧的茶具可能会百看不厌,但如果直接将之等比例放大以用作一个巨型建筑的造型,人们可能既感受不到建筑的宏伟大气,也不再能觉察到其原有美感。

最后要说的是,界限尺度与条件同样是会发生变化的,飞碟出现在山水画面中似乎是不自然的,山水漂浮于科技画面中似乎也是不自然的,但在足够宏大的宇宙观之下,这些看似完全不同风格的元素却可以自然的出现在同一画面之中,当作品的创作处于不同的高度和深度之下,相应的界限和条件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二十四品新解」自然是水到渠成,不期然而然,得于有意无意之间

「二十四品新解」艺术与自然的结合是立体的、动态的、不断深化的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