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生活美学」美学评论家冯德祥:评画家薛祥新的油画艺术

论油画中的美学思想及其油画的产生


如何去欣赏一幅油画作品,无论大众的普通人审美,还是从美学角度观察,去欣赏西画~即油画作品时,就不能不了解一下油画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作者薛祥新

油画: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



作者薛祥新


油画的产生

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在运用淡彩画法的同时,许多画家继续寻找更为理想的调和剂。一般认为,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致使描绘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作画过程中多次覆盖与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他们运用新的油画材料创作,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力。油画技术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



作者薛祥新


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油画包括色彩、明暗、 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油画技法的作用在于将各项造型因素综合地或侧重单项地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艺术家自觉地熟练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运用可以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技法的创造过程。油画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赋予的思想内容,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



作者薛祥新


现介绍图片画家薛祥新的绘画特点:

欣赏画家薛祥新的作品时,不得不提油画印象主义画派,他在这方面表现得很浓重。

印象派的主要特点:

1.“印象派”画家不凭印象作画,恰恰相反,他们最强调眼睛所见的真实,看到什么,画什么;

2.“印象派”看到的真实是在大自然光影空气作用下树木花草,山川河流,建筑生灵的光影感,空气感(作为观众,我们看画时可以退后几步,眯起眼睛)


画家薛祥新在绘画


薛祥新的画的典型特点,表现在不靠素描。(如下4点上)

3.“印象派”主要在室外作画,大比重的绘画作品是风景画;

4.技法上不画素描,直接上色,马赛克般的小笔触,快速成画;

5.“学院派”的绘画是3D的,印象派是2D的,也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6.“印象派”绘画的主题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现实的日常。



作者薛祥新


画家薛祥新在艺术上,努力表现中国人的乡土人情。

对于中国油画表现形式的探索,艺术家们不断作出新的尝试。而完全照搬西方表现主义的笔触和光影色调,很难与中国本土经验相结合。所以,在近些年来,有很多艺术家不断尝试将西方的油彩与东方的写意笔墨相结合 ,用油画、丙烯颜料和画布去呈现东方传统笔墨的气质与韵味。

进行着中西融合的尝试,用写意油彩去呈现,中国乡土人情的万物造化,他的作品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观察。

笔触下的故乡,呈现着自然原生态的美感,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处于高度的融合状态。




作者薛祥新


在他的作品中的笔触,厚重的色块呈现出来的更加雄壮、浑厚的乡土人情。

像是用画布和油画的颜料画中国传统的大写意。

薛祥新笔触下的故乡,呈现着自然原生态的美感,乡土气息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处于高度的融合状态,这与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和万物合一自然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传统艺术的精神取向。他的笔触已经将略于形似、超乎想象外的形象表达推进到一个更加空灵的高度。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他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更是他对于东方精神和东方审美趣味的独特表达。


作者薛祥新


薛祥新,男,1972年生于福建福州,职业画家;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油画创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

北京书画艺术院油画委员会委员

北京油画学会会员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油画学会会员

日本笠岗市参议会专职议员肖像画家


作者薛祥新


本文作者提示大家:

西方美学透视法,近处可见细节,远处可见细节:

如果一棵树离我们很近,可以看到树干和每一片叶子上的所有纹路,但离我们较远的那棵树。就应该以色彩来看了。

对薛祥新作品,适合在远处,细品当我们要欣赏油画作品时更多地注重的是:

要了解作品的文化情境,任何作品都不是孤立的:作品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 并深深地刻上那个时期的烙印。

在美术欣赏时,只看技法、结构和色彩,不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欣赏,无法掌握作者的创作的意图,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更理解不了绘画作品的本质和真谛。


本文作者冯德祥


作者介绍


冯德祥,1953年生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年轻时就酷爱文学创作,并发表过很多文学作品,而且涉猎颇广,对中国画、西画、文学创作、美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均有一定造诣,尤其书法及绘画功底扎实,能够表现多种语境与题材。

后因工作关系放笔三十年,近年来退休又重新拾笔。

现为文化旅游部中国文化研究会会员,北京中国书画协会会员。

2019年至2020年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在2021年4月经参展活动被国礼艺术家官网推荐具有“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