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写下此文之时,刚送走故乡来京的几位同门师兄妹。寒暄过后,问及毗陵恩师,谈笑间,回忆起很多故事。想来来京已有一年半载,平素与郭雯、于晶晶甚是交好。尔等皆是从锦川先生,由是相识,按辈分她俩长我一些,先入师门,应以师姐相称,然来往多了,便省却这些,自觉更为亲近。闲间,亦常小聚,相谈甚欢,余在异乡,得此二友,甚感安慰。自然,这些渊源皆起于恩师锦川先生。
锦川先生从教于吾母校,读书画画写文章。余偿观先生画,冲淡平和,自在写心,山水花鸟皆脱俗典雅。
吾从师锦川先生,初学写字画画,甚喜为之。有画室于高楼,四面通透,昼宜看云,夜可观星。然于绘事,学生愚钝,亦不能坚持,遂为憾。锦川先生素喜与学生交往,以其诚;学生亦视其如父,以其严而不失可爱处。先生南人北相,余常唤先生“胡子”,先生亦不介怀,但觉亲近。先生学生众多,因先生之故,皆以师兄妹相称,其乐融融。
吾辈有十余学生由考研故,皆得锦川先生指点,聚于恩师门下,一年有余,得一好友,余甚欣慰。先生时常呼余辈聚于其画室,听琴吃茶,相谈甚欢。先生祖籍宜兴,甚喜吃茶,于画室设茶台,俱紫砂茶具,若得新茶好茶,常唤尔等同品。余素喜先生之茶,而今时常忆起,只叹往事不可追,常唏嘘不已。
先生自属阳羡锦川,东坡先生《桔颂帖》写道:“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曾几度从锦川先生到宜兴,得见如此温润清雅之山水,自然无怪乎东坡先生在此买田归老,“松风竹炉,提壶相呼”,除却阳羡,此种心境别处难觅。先生自署“退山”,余忆先生偿云,“吾老去愿退于山,且为荆溪一钓叟”。余常叹先生之进退自在。
学生学识尚浅,不善为文,与恩师相识三余载,得益甚多,勉强为之,谨为纪念。
庚寅冬客京华
韩苗: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韩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