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站在先人的肩膀上

  当丑拙被当成至美,当粗率被当成雄强,当安排被当成创意,当媚俗被当成高雅,当靡弱被当成高尚,当名利被当成书法的终极目标……当一切优秀的传统被颠倒过来提倡的时候,在当代书法繁荣的表象下,或许可以理性地去思考一些问题了。

  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

  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筍气,皆士之弃也。

  书卷气就是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吧。或许应该多读点书,让浮躁的心态平和些。

  作为一个美术专业出版人,我每天面对作品集。作为书画专业期刊编辑,我收到大量的作品集;作为图书编辑,我经常被要求为他人出版作品集。因为这层工作关系,我经眼之作品集可谓多矣,但我无法为这层因缘而感到高兴。小时候,总以为见之于铅字的文字和图片是神圣的,总会令人艳羡。也许因为当代的传媒业过于发达,自己本身也握一些生杀稿件的大权,才知道发表作品或出版专著也不过尔尔,根本谈不上神圣。回过头来,不免要笑小时候的幼稚。

  周国亮先生也来找我出作品集,出的是印集。基于上述的体会和认识,也基于出版的责任,从心底里说,我几乎完全是公事公办地约他来见个面,准备好为他向社里申请一个书号,过个帐款,把集子弄出来了事。他的集子和别人的会有什么区别吗?

  一周后周国亮先生带着他的稿子来了。当他将书稿放到我的眼前时,我眼睛一亮,心里想,或许这次是个例外。他的稿子打理得很整齐,印蜕拓得认真,在纸上贴得也很认真。印蜕的右边是密密麻麻的小六号字,不是时髦的创作感言,而是桐城派戴名世、方苞、姚鼐、刘大櫆的古文节录。心中大惑,印与古文与桐城派?它们之间有何关系?细细读来,才知道印文皆取自于“桐城派四老”的古文。当时虽不完全理解周国亮先生的深意,但显然感到他出印集别有想法,自与时风不同。

  随着了解的深入,或许我该以别样的眼光看待周国亮先生了。因为和出印集与人不同一样,他的书、印的实践也与时风不同。

  今天的书法现状用“活动”概括很贴切,只是不宜列入严肃的文化活动,倒是与通俗歌曲一样的活动更贴切些。而将各种历史文化地点、名人等冠之于前,开展各种比赛、展览之活动,或许历史文化只是噱头而已,活动本身自有现实的目的,当与此文化无关,事实也和严格意义上的书法无关。周国亮先生将其印集和“桐城派四老”挂钩是否也是此类用意,我开始时倒是真怀疑。但后来知道,他热爱书、印艺术,更热爱桐城文化传统和精神,并以桐城文化之传统和精神涵养书、印艺术,其用心之精,用情之诚,用功之勤,皆不能以时风当之。周国亮先生嘱我写点文字,我就从桐城派的文化传统和精神的角度谈谈对他和他的书、印实践的一些感受和认识。

  林纾在《与姚叔节书》中评论“桐城派”时说:

  仆生平未尝言派,而服膺惜抱者,正以取径端而立言正。若弗务正而日以挦扯飣餖,震眩流俗之耳目,吾可计日而见其败。

 

  以戴名世、姚鼐等为代表的桐城派,主宰文坛二百余年,究其因,重要的一方面不能不说是“取径端而立言正”。此于书法亦然。书法要“取法乎上”,我更说书法要“取法乎正”。取法不务正,而取径于偏门左道,以惑世于一时,不过自欺欺人而已,“计日而见其败”,亦是必然。周国亮先生之书、印取法皆以“端”“正”为要,不取眩世惑众之姿。其篆法秦,取秦诏版、权量之变化与天真;隶法汉,兼及邓石如,取其厚重,又有与篆相参之意,实亦完白之衣钵;印章取意汉印,工整严谨,布局饱满,以端正示人,毫无取巧之意。

  世人好言创新,仿佛只有世人聪明。或许古人之智并不见得逊于今人,而其于书艺之创造重视“水到渠成”,决不求其突变,一蹴而就。这是基于对书法有深刻的认识,书法几千年的发展自有其规律,并非几个主张、几项试验就可以改变其既定的轨道,持此观念者言其浮浅或不为过。周国亮先生从艺30余年,如今仍在做铺垫的工作。前几日拜读周永健先生文字,他认为其书法刚刚打定好基础,如老天爷许以生年,或许可以形成自己的风格。周永健先生并非只是谦逊,他对书法史和自己的书法均有深刻而理性的认识,所以不作狂妄欺世之言。周国亮先生深有同感。他说,仿佛人生有很多阶段,其境界或不可替代,更不可绕过。一个人从事书法实践,亦有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要做的功课,岂可逾越一个阶段而直接到达下一阶段?譬如翻山越岭,靠的是脚步丈量,岂可一步而代数步?周国亮先生有此认识,也是基于他对桐城文论主张的理解。戴名世说:

  非敢苛于论古人也,正所以爱古人也,爱古人亦所以爱来者也。(《与洪孝仪书》)

  文章之道,未有不纵横百家而能成为一家之文者也。(《与何屺瞻书》)

  欲上下古今,贯穿驰骋,以成一家之言。(《初集原书》)

  拘牵规矩,依傍前人,曰:“吾学某,吾能似某。”寸寸而比之,铢铢而称之,然而未尝似我,即一一似之,而我之为我者尽亡矣。(《初集原书》)

  戴名世这里说了三层意思。其一,今人要爱古人。古人有古人的高度,古人也有古人的局限,不可过于苛责古人的不足,而更应学习古人的优点,学习古人正是对未来负责。其二,学古应博、宏,要“纵横百家”,要“上下古今,贯穿驰骋”。只有这样才能雄视百代而成一家之言。其三,学古不是为了似古、拟古、摹古。不能只学规矩而不知变化,不能依傍前人而丧失个性。学古是为了树立自己的风格,学古是为了能超越古人而自立门户。这虽是文论,但对于学古书法又有何异?周国亮先生的艺术实践现在仍在积累期,显然现在说他的艺术已取得怎样高的成就或纯粹是溢美,但他对继承理解之深刻并付诸时日,其成就可期自不待言。

  世人颇尚矫饰,以平实端庄为耻。而实际上,朴实之境岂又是那些非深于书者可以梦见?刘熙载说:

  书能笔笔还其本分,不稍闪避取巧,便是极诣。“永”字八法,只是要人横成横、竖成竖耳。(《艺概·书概》)

  纵观书法史,自有今体以来,书法皆以笔画为本,即使行书、草书亦当笔画清晰,忌其缠绕。而观当下之时风,定当要写得横不成横、竖不成竖,如果横是横、竖是竖岂不被人耻笑为“缺乏创新”?其忸怩造作成为风尚,真是令人有“斯文不再”的慨叹。周国亮先生为艺可谓“另类”了,因为其端守规矩,以平实质朴为尚。其制印无论材质是石是玉,皆以汉印为归,取其平正端方,雅洁浑朴。时风之笔画支离,空间零碎,号为创造,皆与他无关。其小楷与小行书亦复如此,耻于哗众取宠,而均以“横成横、竖成竖”的要求一以贯之。周国亮先生这种不慕时尚而以自然本分为依皈的追求亦与其对“桐城派”所追求的文风的理解有关。戴名世在《送萧端木序》中说:

  盖余平居为文,不好雕饰,第以为率其自然而行其无所事,文如是止矣。

  姚鼐说:

  夫文者,艺也。道与艺合,天与人一,则为文之至。(《敦拙堂诗集序》)

  “桐城派”之产生,本是针砭明朝之文浮泛空疏。明之“前、后七子”虽亦倡导“文必秦汉”,但全在模仿,株守古人,以艰深为尚,失却了“文以载道”的功能,亦失却了天然本真的文风。戴名世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为文风,重在自然,所谓“至篇终语止,而混茫相接,不得其端。”

 

  “桐城派”文章讲究“义理”“义法”,其根本旨归在于以文传道,使文章言之有物。姚鼐在《答翁学士书》中说:

  夫道有是非而技有美恶。诗文皆技也,技之精者必近道,故诗文之美者,命意必善。文字者,犹人之语言也,有气以充之,则观其文也,虽百世而后,如立其人而与之语无气,则积字而己。意与气相御而为辞,然后有声音节奏高下抗坠之度,反复进退之态,采色之华。故声色之美,因乎意与气而时变者也,是安有定法哉。

  这里姚鼐提到了“道”与“技”的问题。“技”是形式,是手段,所以有美恶即好看与不好看之分;“道”是内容,是义理,所以有是非即对错之别。在文章中,“道”就表现为“命意”和贯穿形式中的“气”,只有“命意善”而“气充盈”,文章才能成为好文章,否则不过“积字”而已。书法之为艺术,亦当同理,只有技进乎道,才能有个性、风格可言。文之道有具体之内容,而书法之道却邈不可及,那何以达到呢?实际上,书法之道即是书法的“精、气、神”,而它们其实就是书写者的精神境界的表现,而精神境界不外乎个性、品质、道德、学养等内容,提高它们就是提高了书法的境界,就有可能技进乎道。书法之道在乎养,即养心修性是也。刘熙载提倡“士气”,也即书卷气,其本意或在于此。而读书则是最佳的渠道,刘熙载在《古桐书屋续刻三种》中说:

  读书有益于身心家国。人不读书,是自弃也。

  读书贵有实用,存心、修身皆是也。

  学问可以变化气质。

  周国亮先生深知此理,也深知其重要性。在书、印的艺术实践中,其技法虽不能说已臻完善,但已不是主要的要解决的问题。读书以养气,读书以明志,是其所处阶段的主要着力点。他读“桐城派四老”的书,认真体会他们的文学主张,并将之与书法实践相联系,指导其书法实践的方向。他涵养在“四老”的精神家园中,追想他们的风采,感叹他们的遭遇,思慕他们的境界,让身边的喧嚣与躁动归于沉寂,让自己的心灵与古人贴近。结合周国亮先生最近的创作,无论作书治印,皆有一种平静安详之气,其功当归于书斋生活。书法之境界当以“高韵、深情、坚质、浩气”为归,周国亮先生承桐城文脉之精神,攫取桐城山水之精华,以皓首穷经之勤奋和书斋生活之寂寞,而得刘熙载所言书法之境界,吾辈当乐观期待之。

此文刊载于《当代中国中青年艺术家——周国亮》(《书画世界》2008年7月号(总第128期)特刊)

作者:秦金根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