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2-15 09:56
华夏收藏网讯 中国绘画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求画家有广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艺术修养。近来再次研读《阿丁花鸟画作品集》让我看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文人气息。
阿丁是苏州广播电台的知名主持人,他的花鸟画属于文人画的范畴,阿丁是个“多情”之人,是个性情中人。平时喝点小酒就会诗性大发,情之所生,诗之所来。而诗性,正是中国画特别是文人写意画的重要特征,中国诗与中国画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正是阿丁的诗情,推动着他的文人画创作激情。只有对生活、生命充满热爱的人,才肯花那么多精力去做这些事。
“竹”作为人格精神的某种象征,在传统中独具审美内涵。阿丁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之所以对画竹情有独钟,既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滋养,更得益于对竹子的切身感受。江南姑苏,土沃水肥,景色秀美,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历来人才辈出,为文人荟萃之地,阿丁就生长在这大运河之畔,自幼受到诗意盎然的寒山寺钟声之涵养并得江南名家的指点,可谓得天独厚。阿丁经常漫步在古运河畔、姑苏园林的幽竹之中,与竹为友。阿丁对竹子的形色、情状、聚散、老稚等细致的观察,对竹子在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月露风霜中的不同情态,深入体悟,自然达到“胸有成竹”,呼之既出,他又经常进入乡村田野漫游写生、会友,神与物融,万汇于心。于是,自舒胸意,无论枝繁叶茂还是疏影横斜都能达意抒情,吞吐时代气息。
阿丁画竹的章法变化多端,他源于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他从造型、笔墨、意趣各个方面表现了中国画那返璞归真的特点,遵循了中国画有章法无定法的法则。
阿丁通过长期认真细致的观察所得,全面了解了“竹子”的精神实质,“胸有成竹”画起来有利于他的思想感情,借竹抒情也就容易得多了。
阿丁画竹子,大多“齐整”,也有姿“乱”,古人云:“怒写竹,喜写兰”,画竹要动态,以求奔放,画意要以“和平之气”舒畅其风,但亦不可执著,有时两气兼用。从无法到有法,再归无法,就是阿丁画竹的过程,开始只留意写生,拘谨于形象,继而“胸有成竹”呈形于心中,再进而变之为“胸无成竹”,无固定的竹形,但神觉满怀竹以之,随意挥洒,百幻其形。
阿丁师从名家先从初级阶段的有法到无法,然后又从无法到现在的成熟阶段的有法,阿丁的竹子现在正向着有理有法,法理并存挺进。
读阿丁的画竹,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画的以少胜多,笔简意宏,情景交融的美的境界,诗的境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诗情画意。 (张维忠)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