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梁硕《费特系列》玩转“小玩意儿”

2015-03-31 15:11

叶甫纳

叶甫纳 《指甲计划》

  【导言】在越来越碎片化的后现代主义时空中,“艺术小玩意”以空前的速度被制造出来。当这类小制作渐渐由小众行为变成了某种新的主流时,其中裹挟的问题也逐渐显现。随之而来的是,碎片化的“小玩意”渐渐被艺术家系整合到一起,成为“小玩意的大计划”。

  大架构包容“小玩意”

  早在2002年,刚刚做完毕业创作《城市农民》,风生水起的梁硕,忽然间放下了和当时的艺术风潮正应和的创作,迷上了民间艺人的素人艺术,并且将这些材料和手法稍一转换,就成了他在10年后才公开展出的《玩具系列》作品。这些让人可以随手把玩的“小玩意”,带给梁硕很多乐趣:“这种小玩意很朴实,它跟人生活的关系特别可靠,很亲近,是一种特别平实的关系。”

fit

梁硕 《费特》

  不仅是体积小、材料廉价,梁硕在《玩具系列》中制造的各种偶然性连接,也带有“小玩意”的闪和轻的特点。而这成为了他后来的《费特系列》作品的观念基础。“费特”来自英文单词“Fit”,即适合的意思。他运用各种廉价的现诚品和材料,以“适合”为唯一的条件进行组合。“当两样物品不借助任何工具和辅助材料便能恰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必然性就出现了,这个必然所呈现的面貌让我感到如此陌生和惊异。”梁硕这样解释他这一行动。当然一些时候很多材料都可以相互拼接在一起,然而总有一种组合让他觉得“没话说”,那便是了。就好比塑料松枝上挂着一个看上去让人想到淋浴喷头的水漏,钢丝球像盆景植物一样码在盆景边上,垃圾桶半圆形的桶口突然冒出来的绒垫好似垃圾桶吐出的舌头……这一切让人惊得无语,却又像极了我们所属的现实环境。

fit

梁硕 《费特》

  这些“生搞”的小玩意,在2010年被梁硕组合成了一个另类的桃花源。西五艺术中心的梁硕个展《费特》中,展厅被改造成了数个家居空间和一个室内园林,在建筑空间这个框架下,“小玩意”各就其位,形成了某种混乱中的统一秩序,让人哭笑不得——“不管你以前怎样,在我这就这样!”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周雪松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