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31 22:40
在北京画院分别和马琳老师、白羽平老师合影
由北京翰墨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办,《“静待花开”雯馨画展》03月29日于北京环铁国际艺术城翰墨空间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翰墨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铁军策划,共展出作品30余幅,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15日。
雯馨与绘画的缘分始于80年代,从此绘画对她的吸引一直延续到现在,她用热爱的方式眷恋着的每幅作品给她带来的心理安慰。
雯馨60年代出生于北京,1976年受唐山大地震的影响,随父母工作调动去了灵山秀水的“天府之国”成都,并在那里学习长大,1987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大学期间她最广泛的接触了以图像为核心的艺术表现形式。1991 年大学毕业以后从事杂志社的平面设计工作,以她的敏感和重新构建的设计理念获得多项国际国内艺术设计奖项,2009 年她获得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也从此开启了她进一步创立艺术认知的新道路。雯馨 2010 年 9 月来北京画院油画进修班学习,她说“油画对于她是梦想”。油画语言的表达是以造型、色彩、情感为核心来创建自身的审美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到今天,虽然经过诸多表现方式的演变,但始终是以造型为原则的情感抒发,雯馨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致情感表达着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这也使她的作品呈现出更多的表现内容与精神内涵,在她的世界中一切都是善良的美好的。她常说小时候会收藏很多漂亮的糖纸,一支斑斓的铅笔,雯馨和她的画一个精致的小盒子,今天她依然以绘画的方式表达她在生活中看到的和希望看到的美好。在形与色构成的画面中,她对形与色的不同要求和表现形成了不同的画面效果,雯馨始终关注画面的变化给她带来的无穷乐趣,每幅作品都是琐碎生活的影子,她用自己的创作方式叙述着生活中的快乐和情景,生活中许多细小的变化都让她感怀,画布和颜色是她忠实的伴侣,在雯馨随和宽容的性格中有着许多倔强和执着,因此生活中让人感动的瞬间都成了她真诚的表达,能够用绘画的方式表述情感是幸福的,她细心关注一切与图像有联系的生活片段,常以素描的方式为油画创作精心筹备。因为艺术给她带来更多的宁静和思考,她真诚的表达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坦露,油画在不断点燃着她对于创作的梦想。
为什么这本画册和此次画展取名叫“静待花开”?
从2010年开始画画至今自己倾注了不少的心血,辛苦并快乐着,也一直等待着能有一个机会呈现给大家,这次在“瀚墨空间”的张铁军学长,也是本次画展的策展人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一心愿,这是我第一次的等待。另外,还要特别感谢北京画院的马琳老师、白羽平老师,他们是我进入油画队伍的启蒙老师。
自己的作品应该属于写实范畴,一种是日常的现实题材,另一种是非现实题材,如《青苹果》《人鱼》等,所画的都是自己看到和感觉到的东西。希望它们不仅仅是反映客观对象,还可以表现自然世界带给我内心的一种感觉和触动。
把“静待花开”当作一个新起点,希望找到那种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的创作状态,喜欢靓丽轻松的画面,总是在写实这一范围里打转并不是自己内心最终目标。我将继续等待着,等待走出来的那一时刻,努力让画面呈现出阳光自由的时代气息。
有人说我的画面里都有种“静”的感觉。是的,在我的画中不管是人物、静物、景物……好像都是那种从动态到静态的瞬间凝固,这是我所追求的氛围和效果。因此,此次画展和这本画册就有了“静待花开”的名字。
绘画的追梦者
雯馨和我是中央工艺美术院时期的同,不是一个系。虽然只高她一个年级,但我们熟识是近两年的事情,期间有20多年的空白。是因为绘画使我们续上同学、同道的缘分。
我们和许多同学一样,都是怀揣着成为艺术家的梦想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毕业后大家各自在不同的圈子发展,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情结和心愿就是绘画。其实我知道,绘画才是大家的自由驰骋的梦想,是那片无限眷恋的热土,是永远依恋的情人。我们一直一种对美的思考,使得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富饶和多彩。梦想的自由是由审美带给我们的,这是生命的精华,也使我们生命不再是为短暂的喜悦和浮华左右。仅仅为自由的梦想,那是许多人向往的,又是无法到达的伊甸园。
我们的生活原本可以直接来到精神的伊甸园,但是过往的现实又使我们陷入了泥沼。各种看似和审美关联的事情,却变相成为阻挠和折磨。拿起画笔开始绘画,可以医疗我们的创伤,曾经牵引我们神经的希望,已经若隐若现的向我们召唤,现在终于可以开始上路了。
当今的中国画坛的“当代艺术”所关注的是观念与创新。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艺术家大都忙着出新出奇,重观念而轻技术。不愿意过多花时间和精力在一幅作品上。于是,很难看到“当代”绘画的精品力作,垃圾作品倒是比比皆是。似乎作品没有体现观念,在艺术创作领域已经变成过去时,不再是艺术创作关注的重点。我们是否应该回到那血脉相连的源头,来审视和看待这些问题。 “技”和“艺”是艺术创作不可分割的连体婴儿,通过我们的手和脑,技术与思维,形式与精神共同创造我们的艺术作品。然而,人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追求是不关时尚和新潮。我也始终认为艺术的表达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从源头开始,无疑是表明我们艺术态度。只有经典的,才是永恒的。雯馨的绘画历程是从这里开始的。
雯馨青少年时代是在四川成都生活,后来定居在北京。两边生活的时间几乎相差不多。所以她性格中间具有了天府的温润与北方粗犷,这种情愫也带到她的作品之中。她的写实风格绘画,画面细腻温润,但是带有明显的笔触,形成凹凸不平的肌理。人物和风景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景。
我们学习的那个时代,是中国思想界、艺术界最为蓬勃的时期。各种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向我们涌来,真是目不暇接。审美经验日趋丰富,生命中曾经那种对美的渴望,数次擦肩而过。我们来不及去梳理和声张。然而命运又一次把我们拽回来,这次是可以不走的。--策展人:张铁军
关于“写实油画”
“直觉——概念——观念。
从希腊到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人类可以划在直时代。直觉的时代很长,后来的流派,都想单独进入观念,却纷纷掉在时空交错的概念里。……
拿古代艺术作为我的理想,非常羡慕他们凭直觉就能创造艺术。” ——木心《文学回忆录》
我也喜欢直觉时代所创造出的艺术。那时除了娴熟的技法和写实功底以外,作品首先营造的是那种让人挥之不去的画面氛围,悠悠的散发着一种吸引你眼球的气息,那就是作品所具有的人文气质,就如同中国画中的意境和意趣的那种气质。这同他们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域环境等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也就是说油画也是有意境的,不光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所以我以为一幅好的油画同样要有意趣或是意境。
在西方艺术史的长河中:我喜欢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们的大气唯美;我喜欢巴洛克艺术的雄浑迷幻;我喜欢荷兰绘画艺术的质朴和恬静;我喜欢罗可可风格的华美和精巧;我喜欢巴比松画派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我喜欢印象主义大师们让光线和色彩在物体和空间中穿梭的技巧;我喜欢德国表现主义所反映人类内心的冲突和呐喊;……绘画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都绽放出她所独有的魅力。
油画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派系,特别是在当代变革之巨,甚至触及到传统油画的用具和载体。而钟情于写实油画的人士,不管是艺术家还是观赏者,从来就没有少过,可见写实油画中蕴含着何等巨大的魅力。
当下一提到“写实油画”,人们往往就会想到的是那些超写实油画,画面光洁如镜,细腻到人物的每一个毛孔、每一根发丝,以及肌肤下的静脉血管都似乎能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的确是超越了照片,但却缺少了早期的西方油画内在精神和灵魂,缺少了那种浓浓的人文气质。是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原因就是照相技术的诞生,随着照相技术的进步,让我们更容易捕捉和抓住那些精彩瞬间,但同时过多的关注细节,也使我们的绘画作品越来越失去了内在的灵魂和精神。因此,相机是
一把双刃剑,人们应让相机成为我们眼睛和心灵的延伸,更多的是用眼睛去捕捉对象,用心灵去感受对象。
中国的民族艺术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中华文化又潜移默化的滋养着艺术家。例如,旅美画家陈逸飞所描绘的西方女性,或拉琴、或吹笛……,西方的服装服饰,西方的演奏乐器,西方的金发碧眼,可是画家作品用西方的表现技法,呈现的却是温婉娴静、端庄优雅,让人似乎看到了中国仕女的影子,这正是民族特色的精髓在艺术家血液里不知不觉流淌的结果。
关于“当代艺术”
“现代艺术,流派,越来越多。这是个坏现象。
直觉——概念——观念。从希腊到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人类可以划在直觉时代。直觉的时代很长,后来的流派,都想单独进入观念,却纷纷掉在时空交错的概念里。把二十世纪的艺术统统归入概念的时代。将来呢,按理想主义的说法,要来的就是观念时代。……” ——木心《文学回忆录》
传统绘画有一个特点是,画框内的作品相对独立成画,形式语汇、光线、构图等绘画规律的运用是暗含在作品当中的完整世界;而当代艺术把运用了许多形式语言的规律作为主体,但却看不到作品的内容。加上二维到三维的空间穿插,有的甚至加上声、光、电的应用,给人的感受炫目而多彩,有的甚至脱离了手绘这一媒介。想一想看,音乐失去了声音是什么?舞蹈去掉了肢体的律动是什么……。现在的艺术越来越像设计了,看一看一些高等美术学院的设计展览,在运用新观念、新技术方面年轻的学生们思想更鲜活。艺术和设计的界线在不知不觉中模糊了。在当代安迪·沃霍模糊了艺术与商品的界线;马塞尔·杜尚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界线;……他们各自都有着自己划时代的意义,他们对当代生活、当代设计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是一个时期的标杆。但是,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一样是需要传承与发展的,艺术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的渴望是人类自远古时期到今天,直至永远生生不息的追求。与自然的山川、河流、天空、云雨、众生灵……和谐相处融为一体是人们内心的声音。
静待花开
我是一个油画爱好者,深深地热爱着绘画艺术。我虔诚的坐在画架前,面对着画布,用画笔和颜料塑造形体,表现空间,让光线和色彩在形体和空间中流淌起来。我热爱油画的魅力,但我是中国人,有一颗中国心和东方的思维模式(情怀),自己更想表达的是,除了客观对象以外,作品本身应具有的更深层的东西,能让心灵停一下的东西,也许就是想让作品像国画那样具有内在的氛围和气质。我觉得作品不管是抽象还是具象,都会建立在人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认知的基础上,不可能是无源之水。好的油画和国画一样需要有意境。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比较重视光线和色彩。正是因为有了光线才让人们看到了万物的本真,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物体 , 不管是在清晨、正午、或是傍晚都会在人们的眼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美感,那正是因为光线和色彩在物体和空间中穿行的结果,它不仅影响着固有色,甚至可以融化物体本身,就像音乐和情感一样抚慰和软化我们周围的一切。在中国画中山峦和树木、景物之间的云雾与水气也是同样的道理,它是营造意境、氛围和情趣的重要手段。
看那些怒放的大花,丛林中的仙子…,希望她们都能够静静地走入你的心里。“你是学设计的,应该把很多设计的东西运用在绘画里。”不管是老师还是朋友,很多人都这样对我说,可是我一直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如何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如何将设计与绘画相结合?在今天,中国从艺术上也逐步全方位的与国际接轨,油画如何展现时代的特征?油画又如何与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趣相衔接?同时还如何保持她的唯美性?等等。画到今天自己的手脚和心灵并没有尽情的打开。
结束语
艺术之路,伸向了远方看不到尽头的天际,路上有多少的崎岖与坎坷?有多少的迷雾与险滩?透过天边的云层似乎让人看到了一缕缕的阳光,它是那么的迷人,又是那样的遥远,吸引着一个个热爱艺术的人们在这条艺术的路上行进着。
顶光 - 虞美人 Top light-Corn poppy 2010.9 Oil on linen 96×70cm
粉红蔷薇 Pink Roses 2013.7 Oil on linen 60×60cm
高柜上的瓷器 Porcelain on the cabinet 2010 Oil on linen 50×65cm
红酒女郎 The girl with red wine glasses 2015.1 Oil on linen 100×80cm
练功房一角 The corner of a dancing room 2015.1 Oil on linen 100×80cm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