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滇云文物:王士性白崖天柱崖石刻诗

2018-03-01 13:13

  

  天柱崖石刻诗是王士性经过定西岭所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诗题为《行定西岭即事》,生动记述了行走定西岭古驿道上的所见所闻所感。王士性还亲笔题书,行书生气勃勃,行云流水,镌刻于一块大理石上,镶嵌在陡峭如削的天柱崖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从“万历辛卯中秋日”的落款得知,该诗刻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八月十五中秋节,距今已经有426年。

  王士性(1547—1598),字恒叔,号太初,浙江临海人,人文地理学家,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万历十九年(1591年),王士性出任云南按察使司副使、澜沧兵备道。在来云南大理之前,王士性宦游甚广,在两京十一省都留下游踪,著《五岳游草》《广游记》《广志绎》,被徐霞客推崇为“王十岳”。王士性来云南任职后,他走大理,游点苍,登鸡足,览九鼎,所游之处,或以文记之,或以诗咏之。他在人文地理学著作《广志绎》里深有感慨地说,天下有宜居的乐土,有可以游历的好山水,二者难以兼顾,只有大理兼得二者:“乐土以居,佳山川以游,二者尝不能兼。惟大理得之。”王士性是古今第一个把大理称作“乐土”的名人,他产生了把大理作为告老休养之地的想法。

  定西岭原名昆弥岭,明初,沐英率军过此平定大理段氏政权,更改为今名,为迤西之门户锁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王士性的《行定西岭即事》诗云:

  风尘莽白日,奔走无欢颜。

  青山抹马首,步步皆重关。

  石滑驱车苦,磴悬留足艰。

  巨坂欲造天,得往良畏还。

  又惧堕崇箐,冥行披草菅。

  路逢三两人,衣服尽斑斓。

  瘴疠渺天末,虎豺杂人间。

  转忆清溪头,溪流正潺湲。

  何时弃簪绂,寻取白鸥闲。

  王士性在诗中感叹世事艰难,人民困苦,发出“瘴疠渺天末,虎豺杂人间”的嗟叹。进而感叹“何时弃簪绂,寻取白鸥闲”。“何时弃簪绂”一句,出自苏轼的《自仙游回至黑水见居民姚氏山亭高绝可爱复憩》中的“何年谢簪绂”,意为哪一年才能辞去官职。“寻取白鸥闲”一句,是从陆游《忆三山》中“呼儿闲取白鸥归”之句脱出,意为回乡赋闲。这些诗句,透露出王士性哀怜民生、厌倦官场的心情。

  白崖天柱崖石刻留存山壁间400余年,知之者甚少,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