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家苏新平自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石版画作品是《寂静的小镇》系列与《躺着的男人和远去的白马》。这些画让人一眼看上去立马能联想到的词语多半是沉默、平和或安宁。毫无疑问,这也是苏新平想表达出来的他本人的内心思想和自身状态。
出生并成长在内蒙古高原的集宁(现乌兰察布市)的苏新平自小看的最多的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他说:“最喜欢的就是爬到盟委大院里家门口的大树上,眺望着远方,向往着地平线后边是什么”。
后来入伍的第二年从河北调回内蒙古乌盟的地方军分区电影队,有更多机会看到草原深处的景色和蒙古族的真实生活状况,但不管在哪,前方永远是一直望不过去的地平线。
1979年,苏新平服役期满后,转业参加高考并以高分考入天津美院版画系。毕业三年后苏新平和同事朝戈开始商量考研进修,他成了中央美院版画系当年唯一的研究生。上学期间由于性格内向,他一直都是在近乎封闭的状态下展开对艺术的探索与追求。在这过程中,苏新平创造了《躺着的男人和远去的白马》、《大荒原》等作品。他毕业留校后,《宁静的小镇》系列作品诞生了。
《躺着的男人和远去的白马》
“那时候的北京,在文化领域大家探讨的都是形而上的东西,流行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再加上草原的生活经历,苏新平的作品中自然的就流露出了很虚空的感觉,虽然在画面中呈现的是蒙古的景观,但内在表达的是艺术及自己在现实中,生存的基本状态。”
苏新平一直在表达自我的道路上前进,虽然他在1993年—2005年这个阶段是“自我外在化的阶段,离开了自身的状态…把自己忘了”,但是在这之后他又慢慢回归到了一种自然的状态。
《梦》
从2015年苏新平创作的版画《梦》中不难看出艺术家所表现出的自然与纯粹。这幅画有着他在将近三十年前画的《躺着的男人和远去的白马》的影子,甚至可以说呈现出来的画面和情感都非常相似。一个是横躺着的男人和白马的背影,一个是竖躺着的男人。奇妙的是,这两个男人都只露出了一半的脸,并且脚部姿势几乎一样。再细细观察可以看到这两个男人的手部动作都呈现出一种自我保护的姿势:一个是两手重叠挡在额头前,一个是两手近似交叉挡在胸前。更有意思的是这两幅画中的人都躺在一个椭圆形的东西上。有些观者不太清楚艺术家的经历就不知道这个椭圆到底是什么,是鸡蛋还是地球?了解的观者一看便知,这个椭圆应该是代表了与艺术家青少年时期生活息息相关的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两幅画中的男人也许就是艺术家想表现出来的自身的状态。孤独的一个男人在自我保护、不被他人打扰的状态下睡觉,而且睡的地方还是自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可以说,这两幅版画《躺着的男人和远去的白马》和《梦》所传递出的平和和安宁与他内向的性格、不断追求纯粹和自然的艺术语言、强调感觉释放的想法是分不开的,所以有人评论说:“ 苏新平的创作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内在却充满了张力,自然而然顺势而为,正是对于当下嘈杂社会的激烈对抗。” 苏新平自己也说过:“往往我们把艺术同经历生活分开,作为一个艺术家,每一个阶段的生活经历,就是其艺术的一部分,艺术思想和具体实践中会自然地带出这些气息。”
参考来源:http://art.china.cn/exclusive/2016-07/17/content_8900495.html
https://www.sohu.com/a/204608716_749989
https://news.artron.net/20151018/n785857_4.html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