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姓名:赵刚琴
院校: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专业:中国画
作品名称:《春山清霁》
国画 145×7cm 纸本设色 创作年代 0
作品故事:“生长在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应该关注抚育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历史在上面走过的文化足迹,努力挖掘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与对象交流,来描绘感动自己的生活场景。”我成长于太行与王屋脚下,作品也多致力于描写此地区景致:多采用“三远”构图方式,山石多用“卷云皴”法,夹杂斧劈皴;在笔墨上尽力与描绘郭熙:“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之意;夹杂以江南园林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之作品,以期寄情于画、怡情于画!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郑文
作品名称:《太行云起图》
国画 248×248cm 纸本水墨 创作年代 0
作品故事:“生长在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应该关注抚育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历史在上面走过的文化足迹,努力挖掘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与对象交流,来描绘感动自己的生活场景。”我成长于太行与王屋脚下,作品也多致力于描写此地区景致:多采用“三远”构图方式,山石多用“卷云皴”法,夹杂斧劈皴;在笔墨上尽力与描绘郭熙:“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之意;夹杂以江南园林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之作品,以期寄情于画、怡情于画!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郑文
作品名称:《太行云起图(局部)》
国画 248×248cm 纸本水墨 创作年代 0
作品故事:“生长在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应该关注抚育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历史在上面走过的文化足迹,努力挖掘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与对象交流,来描绘感动自己的生活场景。”我成长于太行与王屋脚下,作品也多致力于描写此地区景致:多采用“三远”构图方式,山石多用“卷云皴”法,夹杂斧劈皴;在笔墨上尽力与描绘郭熙:“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之意;夹杂以江南园林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之作品,以期寄情于画、怡情于画!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郑文
作品名称:《太行暮霭图》
国画 248×129cm 纸本水墨 创作年代 0
作品故事:“生长在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应该关注抚育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历史在上面走过的文化足迹,努力挖掘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与对象交流,来描绘感动自己的生活场景。”我成长于太行与王屋脚下,作品也多致力于描写此地区景致:多采用“三远”构图方式,山石多用“卷云皴”法,夹杂斧劈皴;在笔墨上尽力与描绘郭熙:“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之意;夹杂以江南园林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之作品,以期寄情于画、怡情于画!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郑文
艺术家简介:
(女,美术专业中国画方向,学号:51172401045) 出生于云南,成长于河北。2013年求学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本科毕业并保送本校读研,硕士研究生,师从于郑文副院长。研究生期间,曾总策划、辅助策划多次展览;申请并完成华东师范大学“大夏基金”项目及参与导师“国家课题”项目;曾参加“上海市第四、五届“汇创青春”文化创意作品展、“泼墨浦东-挥笔风尚”浦东展览馆第三届书画作品展、“极光·华东师范大学美院瑞典学生作品展”、多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等美术作品展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