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溪山无尽,翰墨千秋 | 陈忠洲山水艺术浅析

文|谢吉昌

溪山无尽,翰墨千秋 | 陈忠洲山水艺术浅析

艺术家陈忠洲

溪山无尽,头头是道。山与水,一静一动,一刚一柔,相生相辅,变化万端而“道理”蕴焉。

陈忠洲先生作品构图壮伟、宏阔,开旷,气势磅礴;笔墨依法,不失传统,虽守传统而不乏创新;受诸多大家影响而多自出胸臆;稳健地延续着中国山水的血脉和泉流,维护着中国人溶于骨血和灵魂之内的山水审美情结,自然地顺时地提供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目光的山水画语言元素。

溪山无尽,翰墨千秋 | 陈忠洲山水艺术浅析

《崂山清秋图》/陈忠洲

在陈忠洲先生营造的山水世界里,我们看到画家呈现给我们的大多是一种欢快的节奏与诗意的景象,这说明画家在创作作品时不是对现实的临摹也不是对经典的复制,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诗意的个性,让情感在水墨中舞蹈。这样的山水,才是更加人性化的山水,而只有人性化的山水,才能与人的心灵共鸣,让人看后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溪山无尽,翰墨千秋 | 陈忠洲山水艺术浅析

《万壑松烟图》/陈忠洲

陈先生的山水画注重线条锤炼和笔墨累积,扎实的绘画基础,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构图饱满大方,追求凝重、浑厚、博大的气势,用笔深得抑扬顿挫之妙,厚重无板滞之迹,秀逸无浮滑之病,既有满纸淋漓的泼染,亦有笔笔分明的细写。其作品无论是尺寸小幅的性灵挥洒,还是鸿篇巨制的精心描绘,画幅中的重重山峦、悠悠浮云,都是作者对祖国山水风物的浓缩与钟爱,观其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的美感。其山水画创作立足传统,着意创造,力争每幅作品的面目均异于前贤、师友和自己,呈现出较强的个人风格。

溪山无尽,翰墨千秋 | 陈忠洲山水艺术浅析

《山水有清音》/陈忠洲

中国绘画历来讲究用笔用墨,是通过笔墨来书写艺术形象。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象、心之迹。画家在写物象的形象中,以笔取其气,以墨取其韵,用笔讲究书法功力。陈忠洲先生以书法著称,尔后习画,始终坚持作书,很自然以书法入画法。所以在他的山水造型中线的运用,皴、擦、点划皆见书法笔力,浓、淡、枯、湿包含万千变化,使画境清新有韵,诗意浓郁。赏评顾宪的山水画:有笔、有墨、有色、有水,他的山水画可谓是一幅幅笔、墨、水、色的交响乐章。陈忠洲先生十分注重笔墨语言的锤炼,他深知“籍笔墨语言写意传情“是中国画赖以生存的基因。国画大师黄宾虹一向强调“国画民族性,非笔墨之中无所见”。所以,陈忠洲先生是典型的国粹派,他始终坚守笔墨底线,不慕时流,不追新潮,总是清醒地、坚实地行进在艺术征途上。

溪山无尽,翰墨千秋 | 陈忠洲山水艺术浅析

《出谷行旅》/陈忠洲

中国画讲究气韵。作品有没有气韵,与画家的学养、传统功力的高低有着密切关系, 陈忠洲先生的作品不仅有气韵还有笔有墨,而且有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他在吸收传统笔墨精神的同时,又将自己的现代情思融入画中,故其画传达出的情调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他师承传统,又不囿于前人的程式,能在传统中大胆创新,融入现代的构成意识,并赋予作品以丰富的人文理念。再加上他注重提升学养,且天资聪颖,悟性极高,能绘出这么多既有传统意韵又有新意的画作,是很自然的事。

溪山无尽,翰墨千秋 | 陈忠洲山水艺术浅析

《崂山泉声》/陈忠洲

展读陈忠洲先生山水作品,让我们重温了艺术的高贵与独立。品味其中,觑破短楮长笺上的笔墨权巧,得见那份与自然相亲的赤子之情和对终极的关怀之心,画家用意,庶不唐丧。陈忠洲先生当不惑之年,前路遥遥,未来新境为何,且拭目以待。末了,姑借青原惟信禅师传唱千古的法语作结,语云:“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溪山无尽,翰墨千秋 | 陈忠洲山水艺术浅析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