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不得不高:艺术研究(18)

艺术研究(18)
 
读王朝闻《我爱八大》(18)
——《不得不高》篇
刘晓林
 
师贤达之迹莫如师贤达之神。那些在艺术史上流芳百代的巨子们最终都要走“师造化”的路,最终要形成自己的DNA。而总有一些人在向前人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跳出来!尽管他们很努力,甚至其中的部分也很有才华,因为一味生硬地靠着着亦步亦趋的“模仿”过日子——结果自己成了他人的“奴隶”。
 
再好的事物如果到了盲目崇拜的地步都是不可取的!对中国传统如此,对“西学”也是如此。九天居士写过这样的句子:“管他南宗与北宗,形神俱在气自宏。”一人人若想在包括艺术在内的任一学问上取得大的突破,离不了比较通透的认识。认识不高,落笔无法。“见狭、学浅、识不足,作字行文不能尽其妙。”无数的例子说明了认识之重。“有无相生”可以称之为宇宙法则,其实质在强调“度”的重要性。事物的状态转换需有“临界点”(度)的存在。“有无”由此产生,整个画面的“大和谐”由此产生。
 
之如人类的聪明机巧也许会层出不穷而智慧会相对稳定一样,伟大作品中所具备的“凛然”风神、不息生机也在流光中凝固着它应有的借鉴意义及存在价值。这“凛然”风神、不息生机就是异代的宗师巨擘们得以对话的根本所在。伟大的“作品”令伟大者得以永驻,人生的思索在作品中得以幻化。
 
艺术的优劣得出在根本上取决于评判者所采取的审美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可惜它被不少人不假思索地曲解,认为艺术没有标准。艺术上标准的存在不仅是客观所导致,更是你我的主观所需。什么是好的艺术?什么是不好的艺术?在宇宙的冥冥中是有大致标准的。像西湖的美,它究竟有多美?不好说。它就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西子的美呢?你我仍不能明确,但如此的描述已然做到了在大多数人的心灵中产生了共鸣与默认。是否我们能因艺术标准模糊性的存在而否定其恒久性,或者说否定其统一性的存在呢?我认为不能。无论“淡化主题”还是“深化主题”,无论东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我认为至少有两条始终伴随着杰出的作品:1、整体的“平衡”。构图、层次、色彩……即使你我在局部上有无数的“不平衡”,一定最终达到“平衡”才是。“平衡”生而万物存,艺术同样因平衡而得以绵延。2、“传神达情”是永远不能略去的!否则艺术便没有了生命,无法“传神达情”的艺术已然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何者为高?难有定论。“人品既已高矣,其画品不得不高。”实在是迷惑了许多的艺术工作者!果真如此吗?你我不得不承认的是“画”的确反映了艺术创作者的思索轨迹、审美趋向等。比如,孤傲的艺术家在笔下多会传递出卓然不群,温文的艺术家多会在纸上塑造如水淡然……有没有特例存在呢?规律之中有特例也是一条规律。谁能限制狂放之士创造出精微之作?宇宙间一切都摆脱不了阴阳,人这种矛盾至极的所谓高等动物也是如此——感情与理智交替制约,同时存在。杰出、伟大的作品能做到“画外寻画”,八大山人的素纸上诞生了无数的生命;这无数的生命使得你我发现了生命以外的生命,有客观所致——朱耷的确表达出来了!也有主观所致——作品的某一点刺激引发了你我的主观遐想。两者的导致,我们最终都要感谢艺术的创作者。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