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理想化的收藏家

理想化的收藏家

/尤洋

 

作为理想中的艺术品收藏家应该是什么样子?他应该具备丰厚的美术史及跨学科知识,以便在派对中能和艺术家或其他收藏家娓娓道来喜欢作品的原因;应该与当下知名美术馆馆长的收藏品位契合,使得你的收藏拥有“美术馆级”的评价称号;与众多艺术家尤其是自己买过作品的艺术家保持着亲密而礼貌的关系:一方面时刻沟通,和艺术家分享创作的喜悦与感触,但又坚守市场规矩只从艺术家所合作的画廊处购买作品。

 

他应该关注市场动向同时保持冷静,面对各路艺术品经纪人的忽悠回以一笑;有充足的自信心,即使在行情不好时依然大手笔买入自己看好的作品并且坚定相信历史会证明他的眼光;在手中持有的作品经历时间考验升值之后,虽然有为趣味变化而调整收藏的可能,但绝非不做各级艺术市场中的倒爷。

 

此外他还应该对艺术品有着强烈的占有欲,比如生怕尖货被他人捷足先登,所以恨不得化装成布展工人尝试在开幕酒会前混入展览,或在拍卖场上奋勇冲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虽然但在失手之后会彬彬有礼的向对手举杯致敬,但内心的懊恼和妒忌情绪还会从眼角流露;当收藏达到一定数量后,理想中的收藏家通常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使得他们开始考虑如何令更多人得以欣赏,借给美术馆或者索性在公共空间做个人收藏展。这也不仅能帮助那些置放在阴冷仓库的艺术品(尤其是画作)得以出来晾凉风,也能在满足自己一点点虚荣心的同时有效展示收藏体系―――而记者和批评家总是对此举津津乐道。

 

当然这些标准或许只适用于最小撮的顶级收藏家,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对待收藏的态度。在入门级艺术品购藏平台逐渐现世的当下,你有没有开始考虑去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收藏家呢?

 

其实我也不知道身边谁是最贴近符合以上各点的理想中收藏家,写下这些文字是有感于最近收到的一封来自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广告邮件:世界上最受关注的亚裔艺术家之一,1991年特纳奖得主Anish Kapoor即将在学院主展厅举办个展,有趣的是展览赞助人名单。通常这类赞助人的级别与参展艺术家的名气成为正比,出现在名单中的不是重要基金会就是腰缠万贯的收藏家。而Kapoor展览赞助人排在Louis Vuitton基金会和Henry Moore基金会之前的名字是Richard Chang――名不见经传但又貌似大鳄级藏家的神秘人物。随后我饶有兴趣的通过互联网,各路线人打探他的底细。

 

首先是今年夏天在草场地以DOMUS名义推出的展览其实就来自Richard的个人藏品,从中一窥收藏品位的话能够感受到这位37岁的投资专家有着良好的跨文化欣赏力并且对顶级艺术家无比热爱。他的收藏大多来自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几个艺术明星,除Kapoor外比如还有英国YBA一代领军人物 Damien Hirst以及中国F4之首张晓刚,而为数不多的一次访谈中透露了他对收藏的终极观点与野心:“好的收藏能够为世界留下Legacy”。虽然这些作品已经令普通收藏家难以比肩,但更为重要的信号是:Richard或许是首位以个人名义赞助海外重要艺术活动的华裔藏家,这也暗示着今后更多顶级华裔收藏家将浮出水面登上世界舞台。

 

 

 

作者:尤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