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何多苓自述①:一座在阳光下裸露的废墟

8rEbg75YdafBVdwMA01TIgDFJ4UlQRgIOes2a47y.jpg

  何多苓的艺术自带诗意,他的艺术造型功底坚实而全面,落笔之处,人物、景象都充满生命活力。自80年代起,他不断有新作问世,一直探索油画技法和风格的变化。

  辽宁美术出版社在1994年时,出版了画册《一代畫风》,书中选用了何多苓1982年到1992年这十年间具有代表性的17幅油画作品。当被问及这些画作的缘起时,何多苓说:

  “美院毕业是在1982年,我的毕业创作就是《春风已经苏醒》。当时离开农村正好十年,但给我留下的深刻记忆是不可磨灭的。所以我有创作的机会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画下乡的记忆,要从那段形成了我性格的历史中挖掘。”

  当时应出版社的要求,何多苓给每幅画作都写下了一段关于创作心得、技法亦或是背景的文字。这些文字即使是在26年之后的今天看来仍然颇具价值与深度,岁月流逝,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家的语境却在逐渐清晰和扩大,对过往的解构与挖掘也同样值得关注和反思。因此,白夜特意选出一部分文字与图像,推送给大家,也期待在评论区见到你们的分享。

  此为第一期,包含作品(及文字):《春风已经苏醒》《老墙》《青春》。

HnvXtN28MEP6VXgcEh4t1C529EdxeVfnnJBjDGSA.gif

oXbBn3ADq06cOI9y3uDHww46ZRKC0vNyFQKKafA6.jpg

▌春风已经苏醒 1982年 油画 布 95X129cm 中国美术馆藏

  我的这幅毕业创作后来被认为是所谓“怀斯风”的发端,而事实上,它的确受到《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的启发。1985年,在纽约现代博物馆看到安德鲁?怀斯的原作,我发现《春风已经苏醒》和它毫无共同之处。但至少对我来说,《春风已经苏醒》意味着在美院时期的犹豫不定告一段落。

  此画曾有一些改动很大的草图,但它的浪漫倾向是贯穿始终的。当时画这样一幅画通常需要三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草地是用中楷狼毫笔一笔一笔地画成一一那时还没有“取巧”的技法--画面粗糙得像纤维板,不得不反复用砂纸打磨,以能继续画下去。女孩的头会多次重画;棉衣则是我自己在七月炎热的日子里穿上对镜写生的结果。因此,比起后来依据照片画的效果,无疑看起来更“真实”,更有感情。

  《春风已经苏醒》的另一个意义是,它是我的“写实主义”风格时期的第一件作品,同时却是以写生为基础的作品中的最后一幅。

dUL3c4MRnFfcCF2hx4MfNOHNVE8Uzvl0R3DTXyeK.jpg

写于1994年

BUlKmWE35zxh5V5Y4FcbPtmPuCv4cbcVD5LhkVT3.gif

V0EID4cXFNf5fu0Gr2ztm327oGt2KCVaHT1VAMVc.jpg

▌老墙 1982年油画 布 55×80cm  日本福冈市美术馆藏

  继《春风已经苏醒》后的《老墙》可说是前者的姐妹篇,但在构图上已经开始了对形式与平面化的追求。从技法上来说它是重要的:第一次尝试用厚涂的白色打底、塑造符合基本形体或与之有关的肌理、再用透明色层覆盖、利用白底子的反光来表现亮部的方法。当时我已经意识到,油画不应该仅仅像在印刷品上看到的那样,它应该有一种可触摸的美。这种基本上是“减法”而不是“加法”的原则,后来成为我大部分作品的基础。

K27jy8jQjO2pHIJeowHn89CvOOhzARAJZpExaxsi.jpg

写于1994年

qLNE6wj6P1cpCfPt5MSoOcj1Wuo2VD4fFXRJbbDQ.gif

JHGsB3jfG7tXD5w4vVZqhUIlySJwd4oteWM0R8ZC.jpg

▌青春  1984年油画 布 150×187cm  中国美术馆藏

  作为一脉相承的怀旧情调的代表,《青春》和1992年作于美国的《今夕何年》有某些共同点。但对于“青春”一主题来说,前者更为强烈地(甚至是野蛮地)表现了我所属于的那一代人的自豪感和对悲剧的嗜好。我写于1988年的下述文字可以说明这一点:

  “在这幅大画中,我塑造了一个过去时代的形象,但不是人文主义的,如通常表现被侵犯的青春这一主题时采用的温情脉脉的手法。她是一座在阳光下裸露的废墟,与风格化的土地、倾斜的地平线、翱翔的鹰一起构成一个既稳定又暗含危机的象征,这个象征符合对过去的追忆,又具有更为久远的含义、超越时代与社会的非人化的泛神意识。”

  《青春》是那段时间我最大的一幅画。当时我决定把知青情结来一个里程碑式的了断。为了追求展览规定的极限尺寸,曾在画了一半时更换画布。寻找模特儿花了很长时间,最后确定的是一位15岁的中学生。我设想她是我们青春期的梦中情人。

  土地尽管作了抽象的处理,但直接取材于我下乡的地方。与《春风已经苏醒》一样,用层层堆积的不透明色来求得厚重的质感。当时我惯用小笔,尽管画面很大,大部份细节却是用一号甚至更小的笔完成的,这使得色层的密度很大,最初铺设的肌理实际上完全被覆盖。

7oXN3ojvfwgNreiK96ePwlTtmRfQzvXu04eISmpt.jpg

写于1994年

UpFeSpG1SgWZSKWBvPX3jszPi6Cz89ogwGFWwz6n.jpg

​  何多苓

  当代著名油画家,毕业于四川美院,成名于80年代。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从80年代到现在,各个时期一直探索油画技法和风格的变化。作品曾深刻地影响过一代人。

  - End -

  编辑 | 谈竞

  画 | 何多苓美术馆

  白夜是由诗人翟永明,艺术家何多苓与友人戴红创立于1998年的独立文化品牌。创立至今举办过无数的跨领域文化活动:中外诗歌朗诵会,艺术展览,电影放映,戏剧沙龙,音乐演出,翻译工作坊等,活动嘉宾均由来自巴西、美国、以色列、德国、斯洛文尼亚、英国、爱尔兰以及国内各地区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建筑师、电影人、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组成。

  已出版的相关文集:《方寸白夜子疏狂》(2018年)、《以白夜为坐标》(翟永明著 中信出版社),拍摄有纪录片《白夜往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