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汉字万岁——跋《谢云鸟虫篆书法艺术》

《奥迪家园·翰墨大匠》

《人民艺术--2013年3月》

《谢云鸟虫篆书法艺术》

  2010年,谢云老曾作《长城稽首》组画,他挥如椽之笔,饱蘸淋漓之墨,涂抹苍茫之色,抒发家国浑融之情。那以意象胜的画面,既是谢云老对八旬人生的咀嚼,亦是其对祖国和民族的浓情。那是一首交响曲,亦是一首不尽的“墨光之歌”(谢云《〈长城稽首〉画语》)。

  2012年,谢云老又在筑一新的长城,毛笔是其泥刀,方块字是其砖石,墨是其黏合剂,而对祖国和民族的浓情则是其永不变的精神。那是汉字的长城,他祝愿汉字万岁。他的汉字长城是其思想、情感、诗性和艺术审美的栖居——鸟虫篆书法艺术。

  谢云老此书只选择了鸟虫篆作为其书法艺术的载体。他是楚人,深爱着鸟虫篆,那是故乡情结吧;他是诗人,喜欢鸟虫篆瑰奇的想象,那应该是心印;他是书法家,喜欢鸟虫篆给予其无限的创造空间,希冀与上古对话;他更是哲人,将形而上的思考寄寓在鸟虫篆中,那是对生命精神的咏赞。

  谢云老此书另有深意,他期待通过版权贸易的形式将其融思想性、情感性、诗性和审美性的汉字长城输出国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谢云老的鸟虫篆用屈曲的线编织魔幻般的空间,让时间的瞬息性凝结其间,时空交融,烂漫永恒。其书法空间不是理性的计白当黑,而是任情所使,情尽而已。随着文字内容所携情感信息的变化,谢云老创作书法艺术时的情绪跳跃、波动,故其结构空间大小随之变动不拘,而章法空间亦疏密对比强烈。像是江南的春山,杜鹃花红片片,远望漫山红遍,近观则疏密点缀。以其书张若虚《春江花夜月》为例。诗之开篇,江月初升,月华如水,阆然无声。谢云老穿越时空,携张若虚把酒凭窗,远眺千里之外,江潮连海,潮月共生。人生此时,恍若仙境。谢云把笔,张若虚吟唱,无今无古,诗书合一。张若虚之诗情水波微漾,而其诗境则幽然恬静。谢云之书把笔入纸,墨润心田,线条游走,结构自成,空间匀称,无起无伏,合于诗境。殆及酒酣耳热,江月西沉,怎不起悲凉之思?江月恒永,人生一瞬,如寄如游,徒羡宇宙之无穷。诗境至此,陡起波澜,渐转沉雄。谢云亦笔飞墨舞,浓墨传情,老笔生辣。再观其结构、章法之空间,起伏陡增,铁线分割,已无序可循。情随境迁,情境相融,今与古岂非相类?诗与书岂有分别?

  柯云辉老曾评价谢云老为“诗性思维”(2011年谢云书法艺术研讨会)。所谓“诗性”,乃是放弃理性的参与,回归原初本真的状态,将心灵感受和精气结合,释放无尽的审美创造力,其典型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的想象力。谢云老诗性本真的重要来源是其对丰富人生经历的提炼,由绚烂而归于平淡。他以旺盛的生命力去品味苦难,并将苦难编织成花环,凝练成诗性的智慧,幻化为艺术的养料,丰富其艺术的精神和内涵。纵观该书收录的书作,其内容虽非完全自作,然其选择皆基于自身感受。他深爱着屈原,不仅因为屈夫子亦是楚人,更因为其爱国情怀、民族大义和兰蕙般的人格魅力。谢云老以楚人之身份和鸟虫篆之书法艺术理解和诠释屈夫子《橘颂》的瑰奇意象,那应是诗人之间的共鸣和跨越时空的对话吧!以愚之见,谢云老书法特点在浪漫,而理解此特点之关捩则在其“诗性思维”。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汉扬雄《法言》)王羲之每帖必异,颜真卿每碑不同,亦每书之时情由心生,书随情变也。谢云老作书,一非求财,二非求名,三非求理解者。概其“无言独上西楼”(南唐李煜《相见欢》),把笔求欢,一为艺术之美,二为因寄所托。求美者,在于驰骋笔墨,变化天地,融通今古。其《摹勾践剑剑字》之粗头乱服、《汉字万岁》之阔大气象、《听雨》之袅娜轻柔、《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之妥帖匀净……皆因境生情,因情生势,因势取韵。求因寄所托者,情思而已。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唐孙过庭《书谱》),周流肺腑,驱动创造。《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思悟、《桃源行》之淡定、《将进酒》之远想、《送孟浩然之广陵》之枯涩、《丙子论书》之浓情……源于真感,发自肺腑,势与情动,期合于道。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