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潘嘉来:我绘山水

2015-02-14 14:29

潘嘉来 峨峨兮若泰山(二) 40×50cm 布面油画

潘嘉来 向宾翁致敬 50×60cm 布面油画

华夏收藏网讯 每次面对洁白的画布,都会莫名地紧张,就像是赴初恋情人的约会。羞涩、手足无措、忐忑不安、压力山大……不知别的画家是不是也遭遇着相同的情形?

总之是要面对画什么与怎么画的问题。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我不甘于照着西方的模式去画画,西方的技法、观念和观看方式都不是我的菜,或许是有中国人的一点点自尊心在起作用,我只保留了他们的工具:画布、画笔和颜料。作为中国人或者中国艺术家,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和艺术传统没有一点关照和回应是说不过去的,在这方面我不是一个国际主义者。至于油画是不是一定要按照西方的标准去衡量,也顾不到那么多了。

我画油画是从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开始的。此后还临了明人项圣谟的花卉,临了黄宾虹、张大千、陆抑非、周昌谷、童中焘、何水法等,同时还做了一些其他的尝试。有画国画的朋友来喝茶,看了我临摹的这些习作后默不作声,我感觉到他们是不满意的,只是碍于情面不好当面说出来。还是不甘心,于是办了一个小型的习作展,大约有3种样式,临国画的、抽象的和写生的。中国美院杨参军教授来了,看完展览他悄悄跟我说:你要扬长避短,糅合你现有的3种样式,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唉哟喂,这实在太难了!

此后一次偶然的涂抹,画面居然显现出了山水的意味,赶紧又画了几幅,想在遗忘之前把这个画面固定下来。蔡逸欣是我的一个朋友,他是画中国画山水的,很年轻,也是看了我的画后默不作声中的一位。而当他看到我的这几幅山水后,显现出了激动的模样,我想我是在进步了。

那么什么是山水,山水在中国文人语境中的文化含义是什么?山水者,江湖也。有诗为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山水画是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情怀的一种寄托与图式化的表达,对于黄公望、黄宾虹这样身在江湖的知识分子而言,山水画则是其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彰显方式,前者的“苍茫”与后者的“浑厚华滋”是其傲骨与柔情的并现。这些或许正是支撑了千余年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源泉吧。

个人体会用油画材料绘山水采用简单模仿中国画的笔墨、图式不是好的解决方案,因为画得再好也只能是中国画的油画翻版,意义不大。中国艺术的特点是强调写意、写气和写神,面对的课题是用油画材料来传递和表达中国艺术的精神,找到油画的中国式语言,而不是对中国画进行皮相的摹写。这真的是一个难题。

还是要感谢杨参军教授,我确实是朝着他所指的方向在走。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