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2-14 16:29
◆陆涛
为品质生活的上品味、上美感,设计的艺术化追求正前所未有地受到追捧,这是好现象。
改革开放几十年,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吃得好、穿得好,东西用得舒坦已经成为普遍的要求。物质生活丰富了,品味追求当然就提上了日程,于是设计创意者的迫切感就来了。
最近看到一只烛台,简简单单的外形:两端是托,中间是透明的管。凑近看,原来插蜡烛的地方预留了空隙,烛油顺着管子就流到透明的管子里了,管中间还有一根白白的烛芯。原来,燃烧的同时还在制作,谁说如此巧思不艺术?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创意的主力军还是专业人士。在最近的一个国际设计展上,我看见一家展台上摆放着一个银色的闹钟,与我们一般见到的闹钟不同,这款闹钟“顶”着一个宠物食盒,闹钟的铃声也换作更为柔和的节拍器。询问站台边的设计师,她说这个闹钟运用了条件反射原理,“想想吧,每天清晨由亲爱的宠物把你唤醒,起床后的心情会更加愉悦的。”
灵感来自生活,艺术的无限可能性必须要与用户的需求结合在一起。1983年,意大利一家公司设计出一种特别漂亮的水壶。面世之后,有消费者提出“能不能让水壶发出乐声呢”?需求就是命令,最终水壶上加上一个调音器,水开时气流穿出就开始抑扬顿挫了,这种能“奏乐”的水壶也成为该公司上世纪80年代最为成功的设计。
艺术和创意不仅源于生活,还需要文化的滋养。大家都知道,竹子在中国有着特殊的位置。竹品展上,望着橘黄的光从筛箩状的竹灯罩里溢出来,从丝丝墨黑的“橄榄”中泛出来,顿时觉得生活清雅了许多;一件件竹制的家具、自行车、箱包、水杯、拖鞋,设计当然精巧,更可贵的是这些竹制品让人顿生“假如我有一件,生活顿时清雅”的念头。
文化创意,艺术设计当然也要贴近生活。近日很火的朝珠耳机就是这样一款很生活的设计:产品创意来源于故宫院藏清代朝珠,造型是清朝的宫廷物件,但设计的用途是耳机,于是文物造型与现代生活产生了“化学反应”,面世后持续热销并被网友调侃为“老佛爷专用,听歌上朝两不误。”受欢迎不稀奇,因为它极好地满足了大家功能和心理的需求。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