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恭王府讲解门事件,让所有博物馆躺着中了枪

2018-08-31 12:00

  近日,恭王府博物馆制止游客讲解一事被曝光后,引起社会热议,一些主流媒体也加入讨论大军之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时间,博物馆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北京青年报的报道还算中立,基本还原了事情经过。但光明网的文章,就非常犀利了,话说的也很不客气,让所有博物馆躺着中了枪:

  博物馆不能以加强管理之名,实施某种观念的垄断。

  如果博物馆都只有一种讲解、一种传播模式,表面上是秩序井然了,实际上却破坏了博物馆在文化交流和传承方面应有的“博”的气度。

  管理方应当积极鼓励引导,而不是生硬地阻止,更不能囿于自身利益格局打小算盘。

  ...........

  你怎么看这一问题?请留言发表看法。

  ——文博圈

  以下是光明网和北京青年报的文章:

  劝阻参观者讲解,博物馆当有“博”的气度

  光明网 王钟的

  最近,北京市民路先生带朋友参观恭王府博物馆时,为朋友介绍相关历史知识,结果被工作人员劝阻。

  馆方回应,展厅内不允许做讲解。

  这让路先生非常费解,“我又不是‘野导游’,只是给朋友介绍历史,为什么不行?”

  根据恭王府博物馆的说法,禁止外来讲解员讲解,是为了防止博物馆内游览混乱,以及“野导游”传播错误的历史信息。而制止路先生为朋友讲解,是因为在展厅内讲解的时候声音太大。

  有两个层面的“讲解”需要理清。

  出于打击“黑导游”、维护参观秩序的目的,博物馆禁止外来营利性的讲解人员进入,有一定合理性。

  然而,像路先生这种朋友之间的“讲解”,本质上属于参观者之间的正常互动和交流,阻止这种交流既不合情理,更无规则依据。

  即便认为路先生的声音太大,工作人员进行提醒即可,何必阻止其向朋友介绍历史知识?

  声音是大是小,又该如何界定?博物馆不同于图书馆,本身就允许参观者互相交谈,难道非要做到鸦雀无声才行?

  正如有网友指出的,博物馆不允许参观者对同伴讲解,难逃利益保护之嫌。

  在恭王府博物馆,散客如果选择自费请博物馆内的导游讲解,收费标准是5人及以下收费200元,或者租赁讲解器,一次30元。在门票收入之外,这显然又是一块不容小觑的利益肥肉。

  在博物馆眼中,讲解是一种经营性的服务项目;但在参观者眼中,讲解是文化知识的交流与传播。是不是具备专业知识的学校教师带学生参观,也不得不降低身段,花钱请博物馆的讲解人员?

  虽说禁止外来讲解人员入馆,可以避免一些不负责任的人曲解、戏说历史,但限制过多,甚至阻止朋友之间的交流,难免误伤参观者的兴致。

  博物馆官方制定的讲解词往往有一个统一版本,讲解员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而且,一些讲解员只会照本宣科,脱离既定台词就无所适从。每个游客参观的兴趣点不同,统一的讲解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博物馆的权威,是否意味着绝对的准确,或者说这种“正确”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众所周知,针对一些历史典故和记载,本来就会存在不同的解读方式。参观者提供的“民间讲解”,也许与博物馆讲解的内容不同、解读方法不一致,但只要能自圆其说、符合一定学术规范,那就是有价值的。

  公共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场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建筑、遗迹,更是属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遗产。博物馆不能以加强管理之名,实施某种观念的垄断。

  如果博物馆都只有一种讲解、一种传播模式,表面上是秩序井然了,实际上却破坏了博物馆在文化交流和传承方面应有的“博”的气度。

  近年来,社会上和博物馆学界对博物馆参观体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很多博物馆设置了互动设施,让参观者获得更多参与感。

  须明白的是,增强博物馆的体验性,不光体现在硬件配置上,还要在软件上下足功夫。除了提供传统的讲解服务,满足参观者的个性诉求、为参观者互动创造条件,也属于增强博物馆体验性的范畴。

  在互联网平台上,一些博物馆、名胜古迹的“网红”讲解员脱颖而出,他们不仅会在讲解中抖各种包袱,还具备较深的文史知识,对展品能够提出自己的学术理解。这样的讲解员,就超越了传统上只会背台词的讲解水平,受到了更多参观者的欢迎。

  不管是“网红”讲解员,还是参观者自发地开展“民间讲解”,都是博物馆应有的开放和多元性的体现。对此,管理方应当积极鼓励引导,而不是生硬地阻止,更不能囿于自身利益格局打小算盘。

  ——事件回顾——

  游客恭王府内给朋友做讲解被阻拦?

  北京青年报 付垚

  近日,北京市民路一夫(化名)反映,他在恭王府博物馆展厅内为朋友介绍相关历史知识时被工作人员劝阻。工作人员告诉他在展厅内不允许做讲解,这让路先生非常费解,“我又不是‘野导游’,只是给朋友介绍历史,为什么不行?”

  恭王府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恭王府内确实禁止非本博物馆的讲解员或志愿者讲解,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博物馆内游览混乱,以及“野导游”传播错误的历史信息。

  而之所以制止路先生,是因为他在展厅内讲解的时候声音太大,过程中吸引了一些散客过去听他讲解。如果一定要为朋友进行讲解,建议放小音量或到展厅外进行。

  事件

  游客在恭王府为朋友讲解遇阻引争议

  路先生14日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是一名科普作者,几天前带朋友去恭王府博物馆参观,“有一个展馆展示恭王府的沿革,我在为朋友们介绍原本永璘的庆王府为什么转赐恭亲王,顺便聊聊咸丰与恭亲王的关系以及道光传位诏书的掌故和传说。”

  就在路先生为朋友介绍的时候,一位恭王府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他进行了劝阻。当时他身边有两名成人和两名孩子,路先生对此表示不解。“现场未见到禁止讲解的相关标识。”路先生没有理睬工作人员的劝阻,继续为朋友讲解,也有其他游客聚集过来。

  事后,路先生在网上发帖,要求恭王府博物馆解释相关规定。

  看到帖子后,有网友认为,游客自己可以讲解,不想听景区讲解员讲解没什么错,不应该劝阻。也有网友称,很多博物馆里都有此类规定,不允许私自进行讲解,其目的应该是为了打击“黑导游”。

  路先生发帖当天,恭王府博物馆便有工作人员与其联系,称景区确实有不许非景区讲解员组织讲解、以免阻碍游客流动的规定。路一夫也对工作人员解释了他当时是与朋友边游览边讲解,并非组织讲解。

  同时,北青报记者也联系到当天在场听路先生讲解的另一名游客陈欣(化名),她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与路一夫是朋友,“好不容易约一块儿,拖家带口的,一起逛逛,边走边聊。不是黑导游,也不收费”。

  景区

  阻止路先生因其声音过大

  14日下午,北青报记者来到了恭王府博物馆。正值暑期,景区大门外的广场上聚集了众多游客,其中有些是旅行团整团参观,还有一些是散客。

  参团的游客被带入恭王府景区后,原有的导游便不再讲解,由恭王府内的导游进行讲解。在门口告示牌上,张贴有“请(需)人工讲解的游客入园后左转到派团处办理”的字样。同时,告示牌上写着“景区内严禁任何未经批准的经营活动,如个人或团体私自收费讲解”。

  北青报记者看到,这些导游都佩戴有恭王府博物馆的工牌,这些博物馆内的导游讲解大概在一小时左右。

  “外面的导游进到里面就不能讲解了,恭王府内的讲解都是由里面的导游来完成的,我们这些旅行社的带队导游是不能讲解的。”在恭王府大门外的广场上,一位带团导游在出口处等待着他的游客。

  随后,恭王府博物馆公共教育与景区管理部主任陈桂兰,向北青报记者解释了不允许博物馆外的导游进恭王府进行讲解的原因,“恭王府博物馆内有很多门槛、山石,许多通道和大门的宽度也有限,如果进入太多的导游进行讲解,会影景区内游客的通行。而把团队游客统一组织起来进行讲解,会让游客有组织地前行,能够维持景区的参观秩序,也给游客以更好的体验。”陈桂兰说,“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博物馆内的导游都经过培训,但是很多没经过培训的导游进行讲解时会编造历史,我甚至听过有导游说,和珅是太监、慈禧是恭亲王的夫人这样荒诞的说法。”

  陈桂兰表示,除了景区内统一的免费团队导游,散客还可以选择自费请博物馆内的导游讲解,收费标准是5人及以下收费200元,或者租赁讲解器,一次30元。同时,博物馆内还有志愿者提供免费讲解。

  对于本月7日发生的“工作人员劝阻游客自己讲解”一事,陈桂兰说,之所以劝阻路先生讲解,主要原因还是他在展厅内讲解的声音太大,吸引了很多其他游客过去听他进行讲解,这会影响到其他游客观展。

  陈桂兰表示,恭王府内的导游在带领游客时,是不会在室内展厅进行讲解的,这也是为了保证其他游客的观展体验。陈桂兰也提到,看到路先生的帖子后,已通过电话与其进行过沟通。

  陈桂兰随后为北青报记者提供了一段事发时的监控视频。

  这段视频显示,路先生当时在葆光室的东耳房内为周围的几人讲解,跟随者有十多人。随后,一名工作人员从另一个房间走了过来劝阻路先生,“工作人员和路先生分别在两个房间,他当时的声音是很大的,要不然我们的工作人员不会听见并赶过去劝阻的。”她说,“我们无法阻止游客间的个人交谈,但是最好能够在展厅外进行探讨或讲解。”

  旅发委工作人员

  如果不带团只为朋友讲解没问题

  北青报记者查询发现,《北京市旅游条例》第31条规定,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区实行讲解员管理制度。在前款所列景区内,为团队旅游提供讲解服务的,应当取得景区讲解员证。景区讲解员由景区负责管理,经培训合格的人员,由景区颁发讲解员证。未取得景区讲解员证的人员,不得在前款所列景区内从事团队旅游讲解活动。

  北青报记者致电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法制处,工作人员对此解释称,《北京市旅游条例》第31条规定是针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区,禁止非景区讲解员为旅游团提供讲解服务。“如果不是带团,而是为朋友提供讲解,朋友也信任他,那没问题”。

  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对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外的景区,只是提倡实行讲解员管理制度,不强制,“主要是为了规范景区讲解内容,但非景区讲解员在这些景区带团讲解的情况,目前尚无相关法规作为处罚依据”。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