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你怎么看?
专家称元青花从不落大元××年制款
一次由大连群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举办的小型鉴宝会上,一位瓷器收藏爱好者拖着巨大拉杆箱进了门:两只汝窑天青釉莲瓣式温碗、一件汝窑天青釉盛世宝鼎、一件元青花人物纹执壶……相继摆上鉴宝台,古陶瓷高级鉴定师刘志成连连摇头,收藏者却坚称他的藏品均经国内知名鉴定家看过,刘志成无奈评价:“且在吃药呢。”
大连收藏市场上到底有多少元青花?器型古里古怪的臆造品,为何被收藏者奉为至宝?一件有着“大元至顺年制”题款的青花盘为何就可以初步判为赝品?11日,本报《品读汇·鉴赏斋》与大连群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在晚报社六楼会议厅,联合举办了“收藏鉴宝”公益讲座,揭开了元青花收藏中的神秘面纱。
大连元青花不过寥寥几件
瓷器收藏中,因为存世量稀少和巨大的利益驱动,同时在收藏爱好者中普遍存在“捡漏”心理,致使市场上本应为珍稀的宋代单色釉、元代青花瓷和明代成化彩瓷成为造假重灾区,赝品泛滥。
炙手可热的元青花是不是像市场中那样随处可见呢?在本次公益讲座中,中国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常委、CCTV国际频道《精品收藏》栏目鉴定专家王胜勇老师表示,元青花瓷器存世极为稀少,目前,在国外各大博物馆有记载的元青花瓷器有200多件,国内有记载的元青花100多件。而颇受藏家推崇的元青花人物纹瓷器,目前已知确定的国内约有八九件,在世界范围内,也仅有30几件。
以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为例,该文物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出土于南京江宁县观音山明朝开国功臣沐英墓。上世纪50年代,沐英墓被盗,才使这件稀世珍宝面世,后经文物专家鉴定,确定属一级国宝,目前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200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瓷罐拍出了相当于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而“萧何月下追韩信”,瓷胎质地、青花发色,都更胜一筹,价值难以估量。
据了解,大连群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约一年来,举办过公益鉴宝活动十几次,鉴定瓷器约2000件,尚未鉴定出一件确信无疑的元青花。
目前,已知的元青花瓷器,乐观估算,在大连也不过寥寥几件。
落“大元××年制”款可以“判死”
那么,在市场中,我们该如何判定一件元青花的真伪呢?
王老师表示,判定一件元青花器,需要具备综合专业能力,但也有一些基本的技巧,要从“看器型、看青料、看纹饰、看胎釉、看造型、看款识、听声音”,俗称“六看一听”入手。
从器型来看,元青花的器型多为罐、瓶、壶等大器件,采用模制,由颈、上腹、下腹、底几部分,分断拼接而成。靠湿胎接合,靠釉黏度接合,大器摸上去有挡手的感觉。小器型多为盘、碗、高足杯等。对于器型不规则、古怪的器物,藏家需谨慎提防。
元青花真品胎体厚重,遇到胎体太轻或太重时,都得格外小心。真品器件的胎有火石红,呈古朴的火红色状,仿品火石红有时过红像漆红色状,而且生硬。
元青花真品为青白色釉,一般为枢卵白青釉、微青釉,白中闪青,仿品釉是乳白色或过于青色。元代大器多采用浇釉,有流釉现象。而八棱器和扁瓶多为拓釉,也就是用毛笔或刷蘸釉涂抹。除玉壶春瓶外,元青花的圈足施釉不到底,只有玉壶春瓶底部上釉,器物露胎处呈褐红色,圈足不规则,弯弯曲曲。真品碗、盘类器物的底部无釉而且有乳钉状突起,而仿品器物底部平整。
真品梅瓶口是上窄下宽的梯形,仿品梅瓶的口是直口型。真品圈足是外圈斜削的,这是元青花的普遍特征,仿品圈足是框直的。
此外,真品图案纹饰密布全器分布,分多层次布局,而仿品偷工减料,图案较疏松。元青花的纹饰都为实笔绘画,出现印花即为仿品。动物纹多为龙凤纹、麒麟纹和鱼纹。真品龙纹细身头小,三爪、四爪,从已知的元青花器看,尚未发现五爪龙纹。植物纹中,牡丹纹作为主体花纹时,留有白色轮廓线。真品青花色泽(发色)浓艳青翠和灰暗两种艳色,均有铁锈斑,用手摸上去凸凹不平,仿品均为点彩、平滑、用手摸无凸凹的感觉。在元青花中,有时会出现粗料和细料混合用的情况,一般来说,元青花的进口细料(苏泥勃青)画缠枝纹,国产料(粗料)画折枝画。国产料中的平等青,青色淡雅,多用于明成化到正德年间,灰暗高雅的石子青,多用于明清青花,回青料又称佛头青,多用于明嘉万时期青花器,此外,还有稍带红色的浙料青、康熙年间的珠明料等。
元青花真品写的都是草书,但是都不写款,多为记事文、许愿文。落“大元××年制”年代款识的可以否定。
作者:瓷器鼻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