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日记1 雪域高原上的期盼
经过三天的汽车颠簸终于来到了巴塘县。刚出车站,看到一尊一男一女舞动着衣袖的合体雕塑,后面有块竖排标语—中国弦子之乡。

两条河流(巴曲河和巴久河)环绕着县城四周光秃秃的高山,无数人工开凿的路划出无数条曲线缠绕在四周的山头,那是一个线条的世界。清晨,长长的安康大道上悠闲地散步的牛群,有急急忙忙赶去转经的人群,有自由自在踱步的大白猪,有耷拉着尾巴的高原狗。看到荒凉下有一种镇定和从容。
我孤独地依偎在康宁寺旁边的古柏下面,看着藏族老人们手拿着念珠边数边转着经筒,口中念念有词,反正我是听不懂的。只觉得有一种只能体会的精神在里面。不知是善良还是虔诚,我说不清楚。不过,更使我对这个民族有了崇敬和学习的欲望。也许是长期处在一个自以为发达而感觉聪明的人群环境里,不知不觉成了夜郎国的国王。这是我想起两个成语,一个是蜀犬吠日,一个是吴牛喘月。看似是说犬和牛,实际是暗比人的无知。我在康宁寺的寺后面看到一位虔诚的老阿妈全神贯注地用錾子 (通过凿、刻、旋、削加工材料的工具,具有短金属杆,在一端有锐刃.。一般可分为扁錾、窄錾、油槽錾)在红底的薄石板上錾刻经文,是藏文的楷书体,具体是什么要通过了解才知道。突然觉得这个民族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但是自己又不知道从何处做起。
那就是雪域高原上的一种期盼。当谢汶均说道巴塘中学的初一孩子很调皮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初中时在老师心目中是何等的形象。面对这些渴望改变,又害怕改变的状况的藏族少年,我该做些什么。这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作者:郑缘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