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大千世界里,人类只不过是一群聚居于地球表面的小千领域。
天地间、自然界,究竟是环境改变了人类,抑或是人类改变了环境?相信,这是一个千古无法寻找到答案的问题。
远古的人类,把自己与天地间万物相互结合,视自己为自然界一份子,他们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山川河海、风雨去雾、日月光辉,相依相托,互需互动地在天地间、自然界和谐共处,臻达“天人合一”的美妙化境。
也许,这便是自然造物的神奇。
人类从野蛮时代演进到文明时代,历经凶残本性地侵略、掠夺、仇杀与吞并,更从现实生活实践中,在客观形势与环境怂恿、激发下而迸溅出人类本能的智慧火花,试图征服他族与天地!结果,人类以其短暂的生命岁月,只不过像在浩瀚海洋中投入一块小石头,在旷漠无垠的沙漠中挖掘一个小洞。刹那间,这人类极其生命极限力图在自然界表现的“丰功伟绩”竟然经不起微风细雨的吹送,迅速恢复原貌,而被人类凶残本性破坏的环境,却吞噬与埋葬了这些自以为英雄豪杰、帝皇霸主、高官显要、权贵巨贾之辈。
翻开古今中外人类历史,我们谙熟远古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又从青铜时代迈向秦汉文明的显赫盛世。而今,这一切的人类古文明,却是从一堆堆黄土中挖掘出来。
我们了解到从贱民奴隶到封建帝王、从宗教神权到政治主义。遗留下来的,也只有残垣断壁,宏伟遗迹与片断的霸业记载。而这一切的一切,早已化成乌有;消失在这天地间,遁形于这自然界,抑或是被黄土所深埋!
也行,这便是没有答案而权当答案的答案了。
人类从渔猎到农耕,从工业到科技,更从电脑到信息,跨越了人类发展漫长的旅程,而浮沉盛衰,分合集散,湮没了无数个春秋。但,在这人类的生存空间与其生命历程中,却与衣、食、住、行脱不了关系。从远古时代人类以树叶蔽体到兽皮和衣御寒的穿着一直发展到今天的品味与时尚,甚至回复到远古的“衣不蔽体”,但却是21世纪最新潮流。从此窥探到一些自然界与人类思潮的演变轨迹。
人类从茹毛饮血到钻木起火,从而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加快了智慧的开发与创造力。而今,饮食已提升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且重视其色、香、味与对人体的作用。
原始时代的人类居住,从穴居到树居,由茅庐、竹屋、木屋到石屋,进步到砖瓦建筑,更由平屋发展到“欲与天比高”的摩天大楼。竭力摆脱自然界的协调而独树一帜,构成了许多具有现代化,但却“冷漠”、“刻板”与毫无生气的钢骨森林。
人类在“行”方面,更是一日千里。从徒步到人力推动,牛马代劳到机械发动。由陆路、海路至空路的发展与改变,人类的对流与交往,在这高度发达的海陆空体系运作之下,不但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缩小了空间。
衣、食、住、行这人类生存空间所需求的物质,不但激发了人类创造的本能;更推动了智慧的提升与运用。反之,人类在这物质的追求下,间接地推动时代、改变社会、创造环境。
物质文明是人类赖以生存及延续生命的滋养,绝不是人类生命价值的最终依托。精神文明却是人类生命中、心灵深处的“活命剂”,更是创造与体现人类生命中最有价值的精灵。因此,在人类社会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便构成了延续与创造人本身在这时空的价值。但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却是充满着矛盾与对立的。但却必须巧妙的、策略性地给予统一,相互结合,互补互动,这才能臻达更高境界的人类文明时代。
若从历史高度看人类,顿觉人类本身便是一个错综复杂、充满着矛盾的“综合体”。
——为了表现自我,经常向大自然挑战。
——为了摆脱原始,至终却到处寻找自然。
——为了征服他人,却自我挖掘坟墓。
——为了功名利禄,生命却孤独寂寞。
无论如何,人绝对不能离开自然而独存。
同样地,一旦自然界没有了人类,那自然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了。
可见,人类历经数万年、数千年努力发展与追求,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至高化境,到今天的禄色运动与环保意识的灌输到生态平衡的呼吁,足可说明这一切!
若要救救地球,则必须先反省自己,更应从个人的生活与环境着手。
人类应反思生存的责任与生命的价值!
自然,属于我们人类的,更是万物生灵的。
人类,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他是天地万物的一份子!
2000年11月15日于岛国
作者:林祥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