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伟大的传统与现代阐释──刘子建 欧阳东宁现代水墨艺术展 展览开幕式
展览现场
刘子建作品
9月3日,“伟大的传统与现代阐释──刘子建 欧阳东宁现代水墨艺术展”在关山月美术馆隆重开幕。两位实验水墨艺术家共展出的近50幅作品,是伟大古典传统与现代艺术表现碰撞的结果,也是他们一辈子坚持的艺术方向。欧阳东宁用水墨来解读《易经》,刘子建则用水墨来重构《楚辞》,在全球化背景中,这种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艺术的努力,显示出特别积极的意义。
刘子建的墨象
伟大的传统与现代阐释──刘子建 欧阳东宁现代水墨艺术展,其中包含刘子建的“鸿裁-垂丽天象”和欧阳东宁的“天图-易变万象”双个展,两个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在于,致力于用当代水墨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阐释及传播。
刘子建在现代水墨创作上积淀更深。1979年,21岁的刘子建考进湖北美术学院,1983年毕业留校,接下来以青年教师的身份参与85新潮美术运动,从那时起,他就作为前卫的实验水墨画家活跃于当代画坛。作为85美术新潮后中国实验水墨的旗手和领军人物,刘子建坚持水墨实验三十年,他的创作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绕不开的一个艺术个案。在长达近30年的艺术实践中,刘子建的现代水墨创作始终围绕楚文化的母题展开。在不断地加深对楚文化的理解的同时,其艺术也在不断地从楚文化里获取养分与灵感。
展览中扑面而来的宏大气势、恢弘的空间结构及独具个人风格的表现语言,一直是刘子建画作的重要特点,不过此次展览的作品,与他过去的作品已经有了明显不同,这种不同,用刘子建自己的话说,是因为现代水墨在当代已经有了不同的处境,这一代的水墨艺术家有了新的使命。近几年,在艺术上追求高度和纯粹的时候,刘子建仍然把目光聚焦于楚文化。 艺术评论家皮道坚在评论文章中谈到,刘子建是早期“实验水墨”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而聚集在“实验水墨”这面旗帜下的艺术家中,刘子建可说是唯一一位既能在艺术实践与理论论辩两方面同时出击,又能始终坚持“实验水墨”的初衷。刘子建的墨象在当下及将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拓宽了水墨语言的能指范围,也不仅仅在于面对已然世界化的西方绘画的‘词语’规范仍试图确立自己的规范。
欧阳东宁作品
展览现场
欧阳东宁的抽象美学
上世纪九十年代,欧阳东宁在南京进修时认识了著名的天文学家、易学家南京大学卢央教授,使他对《易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一句话无疑对欧阳东宁选择以抽象的艺术形式表现《易经》有直接的启发。南怀瑾说:“我们的艺术家学了《易经》,也可以另外画一种抽象画,那何尝不是一种《易经》呢?”《易经》中的象、数、理、六爻之变动,解释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现象和道理 ,说明宇宙人生变化的法则,实则是一种深奥的哲理与东方的智慧,这在欧阳东宁看来,在一切绘画的表现形式上,只有抽象最能切近并完美地表达它的境界。
欧阳东宁立足于《易经》创作的意义,作品显出一派神行,天马行空,纵横无羁,在他的笔下,天、泽、雷、火、地、山、水、风,这构成世界的八种基本元素,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次颠倒,每一次重合,都显得出乎预料又合情合理。直接把易经中的卦像,以抽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他的一个创举,缘于他本身所具有的深厚的易学思想和对天地万物宇宙苍穹的理解。
据策展人介绍,欧阳东宁既没有把水墨引回到它的古典型态里面去,虽说古典水墨的创作与审美原则一贯依从的也是《易经》的阴阳变化,也没有一头扎进西方现代艺术的怀里,只是一味地模仿西方,而是从《易经》中领悟到当代水墨艺术的生命力与它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根本就在“变易”之中:天地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水墨艺术概莫能外。这正是:易变万象,笔墨无尽。
作者:潘慧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