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炼钢·从艺·祥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从铁砂到铁,再由铁提升到钢,其中过程,除了一次次的提炼,一层层的锤打,再经过无次数的烈火煎熬,数不清的猛烈压制,而终把钢铁给提炼出来了!
  艺术品又是怎样产生的?
  我想,除了本身所具备的本质与潜能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时代社会的培育,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涉猎,再经过不间断的磨炼提升,执着的探索精神,由无次数的尝试创作,经过数不清失败煎熬,这才能期望一个怀有时代社会责任感,具有民族意识,抱有对人民的热情,又能在作品中反映及表现了一个特定时代气息,呈现出一个特定的社会面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思想感情的艺术家来。
  钢铁的提炼:完全处于被动的。
  而艺术家的产生,除了时代社会的熏陶,客观现实环境之煎熬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奋斗精神,对艺术执着的观念。
  这是一条漫长且崎岖的羊肠小径,路面上遍布着荆棘及陷阱,天空时让乌云所密盖。何况,时常刮起狂风,下着暴雨,想要走完这段路,实在不容易。
  但,却有着这么样的一个人,二十多年以来,一直在这条小径探步迈进,不管路有多长,无视路面的凹凸,不顾地上的蒺藜——一步步,年年月月,时时刻刻,昂首挺胸向这黝黑的前头步行,他早已忘记身心的疲倦,不在乎脚底下被戮穿了多少个洞,更不顾在这段路程摔摔跌跌所留下来之疮疤!而今,他终于抵达路程中的某一驿站——一个令一般人侧目钦佩赞扬,一个令从事艺术工作者引以为荣的里程碑:独创一格!而他,是否也这么想呢?
  回忆往事,还得细说从头。
  “……祥雄是个耽习中国绘画的青年,他经过中西画法的基本训练后,便立志于中国绘画的探索,既常拜访先辈书画家以求教益,也勤于研读画论以期有所领悟。而日常则依时作
  画,则是无稍疏间的。”
  “他在商场里任职,论时间,论环境,都不容易有静心从艺的余裕,但他却能从繁冗的俗务中,毎天省出一段时间作画,解衣磅薄,旁若无人。日日如是而绝未厌倦,这么发奋的精神,实在值得钦佩。”
  上述这些评语,已是廿年前的事了,那是在一九六八年当祥雄筹开第一次个展时,新马著名艺术评论家玛戈先生给予之评价。
  “……在一些研习绘画的青年之中,林君祥雄,可说是相当积极勤奋而不急图近功的一个人。他修完高中课程后,由于性之所近,乃就读于“新加坡艺术学院”,研习中、西绘画。卒业之后,便决心研习中国绘画,更将以此为其表现的媒介。”
  “——他一面工作谋生,一面专心作画,更常在百忙之中,抽出余暇,走访艺术界的前辈,藉求指导与教益,经过几年的时间,他已能独出心裁,创立自己的格调。而其勤奋不怠的精神与果敢的表现,确是值得钦佩的。”
  “——他常和我晤谈,对于艺术理论的涉猎,显示得相当广泛,且非仅以致力于绘画而感到满足的。”
  这些,是在三年后林君离新赴法之前所筹开之第二次个展时,玛戈先生再次给予之评价。
  “——在我们的美术界里,林祥雄可以说是一个奇特的人物。由于意志坚决,解衣磅礴,发奋作画,日日如是而绝未厌倦。过了这么多年的苦学与钻研,于花木翎毛等题材,不但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也于笔墨的发挥之间,获致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其作品不但气魄横溢,挥发自如,且充赋个性的表达”。
  “——他除了认真作画之外,也时常研读古今中外的画论和艺术史,以为实践的辅导。由于艺术的表现之离不了时代思想的关涉,于是扩充其阅读的范围而及于文学史及艺术思潮之类的名著涉猎。一旦所读既多,范围也很广泛。在不知不觉之中,竟影响了他作画的态度,尤其自巴黎归来之后,这影响更是显著。他于是改变了过去的作风,而着意于社会生活,且倾向于劳苦大众的表达。”

 

  上述这些,却是祥雄由法回归后,在一九七三年所筹开之第三次个展时,给玛戈先生另一次的冲击及印象。
  在人类社会里,人与社会的关联,简直分割不开。因此,一个人在社会里所扮演的角色,对社会所应负起的责任,简直举足轻重,而在这不同领域的社会责任上,文化艺术,可说是上层的意识形态,更是人类的精神支柱,文明及智慧的根源。因而,一个人在社会里,从无知到知,又从知到创造“新知”,这可说是人类社会的智能的发展规律,更是一些有识之士对人类知识的总结及对社会推动之贡献。而艺术家,也一样,其从无意地临摹描绘,一直到自觉性地与时代社会的客观现况互相结合,且发生密切关联,产生了怀疑——甚至追究探索,从而发挥艺样家对时代与社会的热心与责任。因此,举凡一个具有强烈时代与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莫不在其知识充实之下,在其见闻开拓之余,自觉地与时代气息、客观现实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关心民生、民疾、民苦及社会各层次等问题。相信祥雄的经历及自觉性过程,也是这样的!
  向来,他深感到单凭技巧表现之不足,便矢志于知识的探索,加上对现实社会的种种阅历,故他的艺术观、创作方向也自然而然地由苍白令人窒息的小天地而步入另一个更充实、有血有肉的广阔社会现实来了。因此,他的创作题材,莫不正视于现实社会的种种客观事物,藉题发挥的流露作者个人的思想与心情。同时,进一步反映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面貌,表现了现实社会的特定精神。而这些并非单靠技巧所能臻达的!而是由于艺术家本身对其所处身的时代与社会的认识,以及自觉深度,尤其是对其社会的感情,对时代的寄望,对民众的关怀所导致的。而祥雄,其从艺态度,对待艺术的创作,就是这样!
  “……祥雄多才,也更多艺,文、史、天、地无所不通。(注一)——他有崇高的理想,有远大的抱负,更有一颗恳挚温暖的爱心。对劳苦大众一向怀着悲天悯人的柔肠,对社会变动、景物更替,也带着多愁善感的情愫。而这类题材,在多幅画作中表露无遗,摄人肺腑。(注二)
  ——到了“自然与现实”以后的十多篇短稿,作者就取得了突破,完全摆脱了上述那种读书笔记式的写法。这批短稿的特点,是作者尽量畅抒己见,避免引经据典,却又言之有物”。(注三)
  文艺界长辈们对他的文艺创作的评语,固然有其一定的见解及看法,但也难免带有鼓励扶持之意,他深知于此,故从不敢藉此而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相反地,他更严厉地要求自己,鞭鞑自己,以免负诸长辈对他的期望。
  “——反映他对自己的检讨,却就不那么的客气了,他不但坦白地说出自己的弱点,阐明其与所理想的距离,自剖自白,一点也不加以掩饰。不但难得,且也难见。”(注四)
  “——他自己坦率地说:可惜在造型与神态方面,仍是手不应心,不能表现出人的喜怒哀愁诸种样相。这是多么光明磊落的艺人胸怀!”(注五)
  由此可见,祥雄在文艺创作上不但以身作则,更时常“身先士卒”独闯艺“潭”,开拓艺术的创新精神,而以反映及表现时代气息与社会面貌为己任。
  可是,他始终不敢自诩、自满、自足,相反地却持着“学后而知难”的心态,战战兢兢地在这漫长且黝暗的曲折道路上摸索。
  但凭他这谦虚的研究精神以及勤奋不辍的创作积习,这从不自满自足的心态,能持续下去,为文艺界做个好榜样,且进一步地发挥优秀的传统民族气概,表现了傲骨及不卑不亢的“龙”的精神!
  钢铁是由铁砂提炼而成之精华结果。
  而艺术家,却是由时代与社会所铸造出来的。但前者却在被动之下而定型于世,后者却在自发自觉的情况下与时代社会密切结合而进一步推动了其本身所处的时代及社会!这是根本的不同!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祥雄目前所抵达的驿站,并非终点,只不过是另一个起点!
  ——一个向海外艺术领域进军的起点!
  1988年5月1日
  注一:新加坡第一代之拓荒名画家刘抗先生在祥雄的第五次个展中之序文:其原文是“祥雄多才,也更多艺,文、史、天、地无所不通。”但祥雄过目后深恐引起他人之不满或言长说短,所以特地请求刘抗先生修改。这么一改,也便由“通”成了及了。但作者却认为通就通,又何必担心他人由于不通而忌嫉这“通”呢!因此,恢复原文原意。
  注二:见刘抗先生之序文:《迈进中的祥雄》。
  注三:见马华文史学家方修先生为祥雄一本着作《从艺偶感》所写之序文。
  注四:见艺术评论家玛戈先生在祥雄所著之《从艺偶感》一书所写之序丈。
  注五:见刘抗先生序文之另一段。

作者:野夫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