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字幕:这个年轻人,的确是一个奇特人物,他不但充满精力、干劲,且敢怒敢言,敢写敢做,敢说敢当!一旦干起亊来,简直废寝忘餐。
——刘海粟
黄河经过漫长时间的养精蓄锐,到达这里。几百米宽的河道骤然收束在一个三十多米的狭窄深槽里,二十多米的巨大落差,使黄河突然站立起来!
我们听到了一个民族的咆哮。
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的灵魂。
我们感到了一种历史的力量。
一个侨居新加坡的画家被这景象震撼了,他就是民族之子林样雄。
推出片名:民族之子
--新加坡画家林祥雄的艺术道路
新加坡归来的海外游子林样雄站在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前,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这几千年的历史。他手中的笔在画稿上飞速抖动,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的心发出震耳欲聋的喧响。中华民族,是的,他想把这一切描绘下来,黑暗中的挣扎、光明前的吶喊、仇恨与耻辱、血泪与厮杀、苦难与欢乐。帝王的狂欢、英雄的死亡、人民的悲痛,一切一切,淹没在王朝更迭的波涛之中。林样雄看到了这个古老民族的苦难象征,悲怆之情油然而生。
他站在这里,和黄河一起站立着。是啊,他感到自己的渺小。可这渺小的一滴水,是黄河里的一滴水啊!
我1945年12月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一个乡村。我的家乡贫穷、破旧、充满苦难,我在那里度过了不幸的童年。它给了我悲痛和伤口,也给了我艺术的灵感。我最早的画就画在这些家乡的热带树木上,这些破旧的墙壁上,这潮湿的土地上。现在,这些画消失了。永远消失了。(一只手掌抹去地上的画)
1990年10月,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全世界的眼光都投向北京。侨居新加坡的中国画家林祥雄先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及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邀请,在亚运会期间到北京、太原、西安等地举办个人巡回画展。这是他二十多年来在海外各国所举行的第八次个人画展。
他获得了成功。这是他久已向往的。他一直在苦苦寻找艺术的根。他回到自己曾经蒙受苦难和屈辱的土地上,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和信念。林先生是一个充满爱国热忱的艺术家,同时是一位在生活中备受砥砺的艺术家。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他从没有停止同黑暗和不幸作殊死的抗战。他以自己伟大的同情心和爱憎分明的战士品格,赋予绘画以灵魂。
这幅题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画就是证据。林先生以充满悲愤的墨彩和变形的技法,控诉了世间的不公平和贫富悬殊的事实。伟大的中国古代诗人杜甫的诗篇,在线条和色彩里得到展现,从古老的诗意里透出画家对现实世界的永恒思考。它显然不是对古典诗篇的机械图解,而是说,历史一直延伸到现在,一些丑恶的事物为什么也能永存。这是一种哲学意义上对人类生存本质的困惑和询问。画家同时对沦陷在苦难中的人寄予人道主义的同情。
应该说,林先生的所有画作,都选择了古老的主题。事实上,所有古老的主题都是魅力无穷的。正因为古老,才显得有生机,正因为古老,才具有最深刻的意义。林先生深知艺术的辩证法。他如同一个年轻的考古学家那样,一直发掘着被历史埋葬了的光辉。
他的技巧却是崭新的,几十年来的艺术实践已经培育了他崭新的创作风格。但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家。(绘画作品……)他一直在探索着艺术之谜以及生存之谜。大概是他的经历太坎坷太不幸了,他才要给予这世界以色彩和线条,才要去探索和质询,才要去跟世间的黑暗战斗。他的创作才具有那种堂·吉诃德式的悲剧精神。
我在周岁那年,父亲被政治环境的突变所迫,抛妻别子,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到南洋谋生。从那时起,我就失去了父爱,与母亲和两个姐姐相依为命,在合作化高潮时的1955年,母亲惨死在公报私仇的乡亲们的棍棒下!可怜的母亲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我年龄太小了,不可能理解这个世界。只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罪孽深重!亊实上,我直到现在也还是想不通,我只不过知道世间的许多亊是永远不可能理解的。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仇杀。善是一种伟大的愿望和理想,却因为恶的存在而变得美好,人不能超越自己的生存本能,大概是自身永恒的缺陷。
是的,你不会忘记过去的,母亲是被那个时代杀死的。(重复棍棒交错的镜头)你曾跪在这些棍棒之下为母亲求饶,那个时代是不会饶恕你们可怜的母子的。这就是历史。
你的母亲还是被打死了。她死不瞑目。在这样的茅草屋里,她丢下了孩子们去了。你从此跟着两个姐姐去地里挖野菜充饥,晚上归来,在牛棚里睡觉。你们都是人啊,都是一些可爱的孩子,却跟牛吃同样的草,住同样的茅棚!
你这么小的年纪,就受到这么多的折磨。那些残酷的日子,不仅杀死了你们的母亲,而且不放过你们这些可怜的幸存者!你们遭到逼供、关押、监禁和劳改。冬天浇水,黑夜罚站,在牛棚里,在黑暗里度过一个个悲痛的夜晚。(黑夜、昏暗的月亮)
你捡拾过别人家的残羹剩饭,你象原始人那样采集过野生浆果。你曾和两个姐姐爬在母亲的坟头痛哭失声。你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仅仅因为你有一个海外的父亲,你就莫名其妙地成为罪人。这就是我的祖国吗!这就是我的家园吗!大海的呼啸和大海的咆哮都没有给予你回答。
1956年10月,我就乘着这样的木船来到新加坡。我漂洋过海之后,才感到祖国的存在。当我成为一名画家时,懂得了亊物远离你的时候,才异常珍责。这大约是美的法则,它跟时间和距离有关。大海的颠簸使我疲倦,也使我感到自由。我脱离了一个不幸的时代,也脱离了自己的根。我象一片树叶那样,在波浪里漂流,我不知道自己将漂到哪里去。
我头发蓬松,瘦骨伶仃,双眼放射着忧郁的光。当别人把我带到一个荒凉的茅寮前,我见到了自己的阿爸。他的脸上布满皱纹,他流着长长的泪水拥抱我。他是多么陌生,这一切是多么陌生!我从没有见过他,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找到他!
这颗来自中国大陆的种籽,就这样在马来半岛的南部港口扎根了。父亲的收入是微薄的,他凭着自己的力气和意志,虽然拼死拼活,自己糊口尚属勉强,现在又增加了一张嘴,日子就更加困难了。
小小的林样雄幵始在街头卖报和擦皮鞋,为别人做杂役或在街头小铺当学徒赚钱。他要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并且用剩余的钱来供自己上学求知。他曾经在牛棚和破庙里做梦都想着画画,被大海的深沉和神秘感所激动,望着一棵小草弯曲的姿势而久久出神。他曾把自己的美的幻觉刻到墙上,画到树上,写在地上,这一切都没有消失,它们就象那些墙、树和大地一样,一直生长在他的心里。美的东西是永不泯灭的。
现在他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事情就好办一些。他的求知欲被重新唤醒,做一名画家的理想重新在眼前闪现。他发疯似地吮吸着中国文化的乳汁,读着各种各样的书籍,接受严格的美术训练。他把自己的生命浓缩起来,凝聚在自己的理想之中。并且,他开始对这个世界的本质做一些思考。他看到了在罪恶的世界背后,隐藏着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他要用画笔、用色彩和线条把美与善,从人心和历史的褶皱里挖掘出来!要以自己血与泪的感受,去探寻真理,让人类知道,罪恶是可耻的,善良、高尚和正义才是美的和不朽的。
我没想到,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当我重新返回中国时,是以一个爱国画家的身份到中国展出自己的画作的。我没有觉得自己的画有多么好,因为艺术永无止境,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从来不会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完全满意。可我根本没有料到,前辈画家和同行们以及一些颇有造诣和声望的前辈理论家,会对我的画作出这么高的评价。他们这么关注一个海外华人画家的绘画,并寄予厚望,使我感到某种成功的喜悦。我久久激动着,我又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一棵孤零零的草。我赖以生长的土壌是多么肥沃啊。
字幕:雕塑大师刘开渠观看其作品后题诗:
“丹青写风采,情趣拨心弦,
?祥雄起毫楮,景界果不凡。”
字幕: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对他更是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之交。写信说“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往往显着难于统一的矛盾,你使二者的和谐一致值得祝贺。”
“坚持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而且有所创造,这一点很值得高兴。”
字幕:著名文学家萧乾更为他对艺术的追求与执着所激动,惊奇地对他说:“我真惊讶,像你这么年青的海外艺术家对时代、社会、民族的责任与认同,与我年轻时一样。”
字幕:程允贤、林凡、诸中央美院教授与理论家等。艾青、常书鸿、靳尚宜等文艺界前辈友好。
你来到不朽的长城。你看到长城的日出景象。五千年的历史就在脚下,你看到了祖国所经历的苦难和不幸,长城就是见证。你穿过烽火台,感慨万千。祖国、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好像长城一样,它是这么坚固,这么顽强,有一种苦难孕育出来的骄傲,原来它一直占据着你的心。
你见到了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是祖国的下一代。和你的童年相比,他们是多么幸福。你爱他们,想告诉他们一些生活的道理,他们似乎懂了,事实上他们不会懂。他们没有经历你所经历的一切,但愿他们永远不要重复你的过去。是的,不会的。你多么羡慕他们。
在黄土高原的农家院落,你看到了古老的生活。牛就是这生活的原型。你把与人类相依为命的牛画到自己的速写本上。你抱着农家的孩子,仿佛重新回到了童年。你跟中国农民一起喝着大碗里的水。在这黄土高原最偏远的山村,你看到了中国农民几千年的生活:他们满脸皱纹,大口大口抽着旱烟,抽得那么专心致志,那么入神!他们就这样过着生活,甚至从来没想过改变自己的生活!
你有点为这样的日子感伤,同时又从心底里升起某种幸福感。古老的幸福也许就是这样。
他想到了巴黎,这个世界最繁华的大都会。为了美好的理想,林祥雄曾来到这个有着世界文化中心美誉的地方。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之下有着世界上真正的金碧辉煌。卢浮宫的画廊和巴黎圣母院钟声里潜伏着的人类美与丑、善与恶的持久搏斗,哺育了多少艺术家的伟大灵魂!这里有真正的奢侈与虚荣,真正的繁华与富裕,真正的冒险与耻辱,真正的黑暗与罪孽。林样雄在1971年来到这里,怀着艺术家的梦想,在这人类引以为荣的泥沙俱下的文明里,为了探索真善美的真谛,却在享受真正的劳累和贫穷。
在巴黎的那些日子里,为了维持生活和资助学习,我必须不停地赚钱。我不停地打工,到餐馆洗琬打杂,到工厂做工,给别人做家庭教师,还要自费上学,晚上只能睡很短的时间。大都会的夜生活,纸醉金迷和灯红酒绿,跟我昼夜不停的劳累恰好是个对照。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来自一个贫穷的国家,侨居新加坡也依旧是个穷人。可穷人并不意味着一无所有。贫穷没有罪,导致贫穷的根源才是有罪的。在一条与富人们相反的路上,我必须承受困苦并且同厄运抗争。
你从外国人的眼睛中看出了鄙视,从而重新认识自己的祖国。你感到自己这一滴渺小的液体是从祖国的血液中提取出来的。你的心被深深地剌痛了。你在跟祖国和民族分离的日子里,才深切地感到自己不管流落到那里,原本是跟生养你的土地联系在一起的。分离不是脱离,倒是一种更紧密的结合。你曾痛恨过那片遥远的土地,因为那片土地给予你巨大的痛苦,更因为爱。还有什么比爱更让人悲痛的呢?
你幵始以同样鄙视的眼睛看着那些鄙视的眼睛。你一定要争口气,不仅为自己,而且为自己的民族和祖国。被人鄙视构成了你力量的源泉,鄙视那些鄙视者构成了你的自信和勇气。祖国和民族就在你身边,就在你心里,不管你去到哪里。这奠定了你整个一生的生活信念和精神,你加倍地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艺术探寻和知识求索之中。生活在于自强,生命在于凝炼。你的精神正是民族的精神,它是从那块贫瘠的土地上提炼出来的。
1973年的巴黎之秋,多少草木凋朽,多少堕落和死灭。你--林样雄,却以优异的成绩和丰硕的艺术成果结束了巴黎的学业,返回新加坡。这是你的国家,却不是你的祖国。欧风美雨的熏陶和生活的历炼,已经使你变得成熟和坚定。你已经是个成熟的、充满才华的画家,你不再是那个瘦骨伶仃的孩子,你已经长大成人。你已经可以用画笔解剖生活,讴歌创造、善和正义、鞭笞罪恶和毁灭。
1991年8月10日,林样雄先生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大礼堂举行近作义展,为中国水灾筹募赈灾。这次义展展出了林先生五十幅作品,同时出售500本《林祥雄画集》,将这两项所得的三万多美元全部捐献给中国灾民。
他已经从一个贫穷的画家变为一个富裕的画家,这肯定不是一件坏事情。重要的是,他一心想着自己的民族。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可艺术家有自己的祖国。他得知中国南方遭受了水灾的袭击,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中国南方灾区的民众被洪水夺去了家园,用木盆推着孩子和老人在水患中挣扎,他,作为一个爱国画家,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画家,怎么也不能袖手旁观。这几万美金并不能用通常的货币价值去衡量,这是海外赤子的一颗心啊。
大雪纷飞的季节,我来到了中国的南方。我听说这是南方三十年来一次罕见的大雪。洪灾已经过去,一切都已复原。人们已经重建了温暖的家园,这使我感到安慰。大雪覆盖了一切,整个大地象一面巨大的镜子,反射着太阳的光辉。我轻轻地扒开厚厚的积雪,看到了被复没的亊物。人间的不幸会被掩埋起来,可春天最终会倔犟地萌发。世间的万物都有永不屈服的一面。这一切如我扒开雪层看到的大地。
我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故乡。我儿时的朋友已经变为鲁迅先生小说里的闰土,他的眼睛流露出那种陌生感。我与他一块刨地,看到了这块土地上经历的苦难。许多亊情变了,人们变得富裕了,不再面临饥饿的威胁。我看到祖国未来的曙光所在。可还有过去的阴影存在着,我的母亲惨死时的茅草屋,还在那儿,似乎三十多年来没有一点变化,一切如故。甚至屋顶上滴下来的雨水,仍象是五十年代的那几滴。这又勾起我伤心的记忆。
我跟那些当年迫害我母亲的人见了面,他们很害怕,怕我报复。虽然他们不应该得到宽恕,但时间会惩罚一切也会宽恕一切的。他们得到了惩罚,也得到了宽恕。我知道那是一个时代的过错。我把桔子和糖块递到他们手上,我看到他们的悔恨表情。这是一些充满皱纹的脸。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诗句:“劫波渡尽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不幸已经成为过去,如果我回忆过去,那是为了未来。
在我母亲遗像前,我流泪了。她已经永远长眠在地下。我的大姐和二姐出身名门,现在都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太太,连普通话都听不懂。我们一起来到母亲的墓前,按照古老的方式烧冥纸磕头,我的两个姐姐不知说什么话好,只知道哭,我跟她们一起哭。重逢多么不易,往亊多么悲伤!好在一切一切被时间掩埋了,都成了历史。
在新加坡,林样雄先生是一位著名画家、商业活动家和实业界的后起之秀。他的工作是劳累的,可他从没有因此而放下画笔。深夜时分,他还在灯下苦读,还在灯下作画。他是把生命浓缩了投入艺术之中的。他广博的学识,精湛的画艺,得到了同行以及前辈画家的赞赏和钦佩。
字幕:南洋先驱画家刘抗对他赞赏有加:
“样雄多才,文艺、文、史、天、地无所不及。”
“样雄有崇高的理想,有远大的抱负,更有一颗恳挚温暖的爱心;对劳苦大众一向怀着悲天润人的柔肠。”
字幕:马华文史学家方修与他可说是忘年之交,更是其良师益友。二十多年来,对他的思想与文学艺术启发良多。
七年辛苦不寻常,淡彩丹青又百张。
花鸟虫鱼饶意趣,甘榜人物更当行。
牧野天高浣俗氛,牛羊鸡犬亦欣欣。
群驹似待死生托,拒向洋场争热门。
方修
字幕:东南亚著名实业家、教育家陈共存与他无所不谈,尤其是对海外的民族教育及文艺的推广与传播,是有共同的目标与热忱的。
“……他吸收,延续,秉承了民族文化之优良传统、道德观、价值观。它坚持'东为体,西为用'、'东为主,西为辅'等凛冽民族气概之处世原则,更发挥在他的思想中,注入他的创作。”
更重要的,是林先生一颗拳拳报国之心,那种髙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艺术的真诚,感人肺腑。他在这个繁荣的岛国上,时刻不忘记自己的祖国。离他很远的祖国时时闪现在他的绘画中。他画黄河日出,他画黄土高原,他画中国的村庄和树木,是为了把这一切记得牢固一些,再牢固一些。他的画就是他爱祖国爱民族的见证。
你是一位富有激情的画家。1988年5月,你在泰国曼谷举办个人画展,轰动了东南亚。各大报纸和杂志争相报道和评价了这件事。你在短短的六分钟之内完成了《红梅寒雀图》,使泰国第六世皇陛下公主和社尼巴莫亲王夫人惊叹不已。这是你寻找中国文化之根的结果。你把几千年凝聚为几分钟。你深知,一个人,一个民族,只有返顾自己所属的历史和文化,才会有真正的艺术,真正的前途,真正的自信。
你是一位富有想象力和思想的画家。你敢于把色彩和线条象魔术师那样随意运动,使具体的事物显现着抽象,那抽象之中,又透露着真实之美。你知道艺术需要创新,而创新又需要冒险家的勇气。
这组渔民系列作品抒情的笔调重现了画家童年时代关于渔村的记忆。这种对原始的劳动之美的向往,反映了处于现代文明之中的人的普遍心态。
还有这组劳作系列作品,秋风萧萧之中显得有点儿悲壮的树木,几乎可以被自然所忽略的劳动着的乡民,透露着原始的气息。野草一样涌动的牧群以及现代化的矿山开发和土木兴建,都展示了画家对当代人类生存形态的髙度悟性。这种近乎野性的笔触,伸向有点模糊的事物之中,铸入画家对文明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变化的微妙艺术感觉。
再看看你笔下的城市吧,“光明与黑暗”就是你对城市的逼真描绘,大自然生动的景象消失掉了,机械呆板的人类创造物--楼房和光秃秃的土地在光明与黑暗之间显露出来,画家俨然象一个哲人那样拷问历史,哪里是光明?哪里黑暗?光明与黑暗意味着什么?人类的辛勤创造就必须以毁灭自己生动的生活为代价吗?这里含有一种处于高度繁荣和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的普遍失落感,这是一种崇高的抽象的悲痛。
你的这两幅画,都反映了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之后依然难以解决的饥饿和贫穷。(《髙科技与文明所治不好的饥荒症》、《请救救陔子们吧》)饱经沧桑的母亲抱着她的将死的孩子,失去力量的人们躺在乌鸦中间。你看到了人间的不平,看到了科学和文明中的不幸,你把这一切记录下来,揭露那些世界上的谎言。你以一个艺术家的良知,用你的色彩和线条发出嘶哑的呐喊。我们从中能够听到鲁迅先生《狂人日记》里“救救孩子”的呼声,听到你的心一直在寻求答案的悲怆的脚步声。与其说这是两幅画,倒不如说这是一种象征,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社会的象征,更是人类历史的象征。
林先生,你的画比你的人生还要沉重,你试图把整个社会和历史的责任放在你的画笔上,这太对自己苛刻了。艺术是多么脆弱,历史又是多么沉重!祖国的苦难早已沉积到你的灵魂里,你善恶明辩,爱憎分明,抑扬褒贬,评说千秋,这是你的性格,一切似乎都由不得自己了,你挥动着一技画笔,就象持着原始的武器,该思考的思考,该鞭笞的鞭笞。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大概不会变了。我始终主张为社会为人民大众的艺术观。这是艺术价值的所在。一个艺术家没有使命感,那就等于他脱离了自己生活的大地。一只鸟不管飞多高,最终将落在地上,因为地上才有他生活的根。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是他想到了医术并不能医治整个民族的贫困和愚昧。这大概也是我的艺术观形成的原因。我曾多少次去马来西亚的乡村写生,到露宿街头的老人那里访问,我看到了社会和人生的种种不幸,对许多事给予同情,我没有力量帮助所有的人,可我有一枝笔,可以描绘他们,告诉所有的人什么是黑暗,什么是光明。
两千几百年前,孔夫子就曾想过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乘桴浮于海”。大概就是坐着木船漂洋过海吧。可他一生颠沛流离,还是苦死于这块祖先的土地上。
林祥雄先生小小年纪就被迫去做古代圣人说而未做的事。他虽然漂洋过海,可心还留在祖国。一个人的血液是很难改变的。在中国的石料厂,他与工人们交谈,亲手去凿打石头,石头是世界上最耐久的东西,这是他喜欢石头的原因。他深知一个人的心比这些石头还要耐久。
他爬在家乡海边的沙难上,那是一个真实的“人”字。他在听大海吗?还是倾听大地的声音呢?这里是大地与海的界线,你当初就是从这里出发的,然后成为今天这个样子,转眼已是人到中年了。你在想着自己将从哪里归来。
现在,我以画家和实业界人士的双重身份不停地往返于祖国和所侨居的新加坡共和国之间,大海不能阻隔我对我的民族的爱。我真诚地想为祖国做一些亊,尤其在我富裕起来之后,就尤其怀念我的依旧贫穷的祖国。祖国正在改革开放,我已看到中国富裕的将来,这使我感到由衷地高兴。我想,我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尽一点力量的。我知道我不过是黄河之中的一滴水,可这滔滔的黄河不就是由这小小的一滴又一滴水汇聚而成的吗?
你的绘画中已透出了你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中西溶合的新颖技法,线条、色彩和构图方式都显示着你的属于中国的灵魂。你正以你自己的方式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重归家园,你已经站到太平洋的波涛之颠向故乡瞭望,你的祖国已看到你为它流下热泪。
作者:刘海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