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胡特的方法是:要把颜色糅在空间里,融入空气中,而不能平摆在画布上,一层层叠加;上面的颜色与下面的颜色要有“呼吸”,要能“对话”,第一遍要做第二遍的“嫁妆”,覆盖上去的颜色不是对下面颜色的否定……经过复杂和长时间的描绘后,画面有如玻璃般光滑透亮,用手一摸完全感觉不到起伏凹凸的笔触。这便是胡特的超薄画法。此前,亚杰只看过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的超薄画法,却不知怎么画出的;现在,胡特的演示使他顿悟了,学到了一套高超的用色方法。
“艺术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发现色彩的奥秘,并与之沟通交流、谈情说爱。”胡特边演示色彩技巧,边对学生们讲述他的色彩理论,“一幅动人的作品,往往是以色调抓住观赏者视线的。而色调营造出的情感,正是画家自身的情感投射。例如冷色和暖色,便给人以不同的情感暗示,左右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搅动着画面的‘中枢神经’;邻近色和中间色,以其温和的色彩关系,暗示着人物性格的可爱与随和;而对比色和互补色,则把人物矛盾的内心和排斥心理婉转地呈现出来……可以说,色彩在艺术家的情感大戏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色彩不仅给人类以某种暗示,同样也给自然以某种暗示。例如黑、白的冰冷和落寞,红、黄的炽热与奔放,都使我们联想到日与月、昼与夜、冬与夏的自然更替等。所以,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就是走出被动原始的色彩习惯,把握色彩的功能与规律,能动地驾驭色彩,让色彩自己说话!”
原来色彩还有这么多学问啊!亚杰被胡特的色彩理论迷住了。其实,从他学画、尤其是画色彩写生起,便与色彩打交道了。然而直到今天,他仿佛才真正领悟到色彩的真谛,领悟到画家只有学会控制色彩,才能控制整个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他又想起弗洛伊德说过的一句话,人的情绪往往与色彩的变化有关。当你开心时,打开窗户,你会感觉阳光明媚,万物更新;当你不开心时,就会感觉阳光刺眼,产生一种压迫感。所以,他会选择在自己情绪较好的时候作画,以在作品中保持一种阳光健康的心态。
胡特还建议大家在学好主课的同时,到学校的颜色实验室学习颜料制作,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色彩的生成过程与奥妙。亚杰对此可谓兴味盎然。因为,他内心中隐藏着一个小秘密:如果他能花两年时间,拿下颜料制作与油画保养的学位证书,就有资格在毕业后到卢浮宫做世界名画的修复和保养工作,这样,他就可以天天与大师们的旷世之作零距离接触了——那将是何等幸福快乐的生活啊!
未完待续。
作者:杜仲华,昊文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