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指尖的彩虹——程亚杰环球艺术朝圣记》第44回——人类起源

  亚杰的一位美国同学杰克很有心眼儿,这个19岁的黄头发小伙儿不仅崇拜他,而且还想收藏他的作品。

  “你不要大手大脚的,让他们花钱买!”美国小伙儿怂恿他说。

  “这样好吗?”

  “有什么不好,你就说多少钱一幅吧!”

  “一个先令吧!”

  “开玩笑,太便宜了吧!”

  “那你就看着办吧!”

  一个星期后,美国小伙儿就卖到了每幅十先令。

  无论素描也罢,速写也罢,色彩训练也罢,最终都是为创作打基础的。在胡特的指导下,亚杰开始构思他入学后的第一幅油画创作。

  在国内搞创作时,亚杰考虑的多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是对自然的复制而非创造。跟胡特学习的最大收获是,学会了“画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其实没有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只是被你发现的那个角度一定要与众不同,还要用自己独特的手法表现出来,让人慢慢品读、思考,从中体味出画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态度和情感。而“情”,正是艺术创作之魂。现在,又回到了胡特关于照相与绘画异同的论述。胡特认为,绘画是主动的,照相是被动的、机械的、技术的;绘画可以重组和改变客观现实,如果再加上画家的幻想,就可将现实中看不到的东西、不可思议的东西艺术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即是梦幻现实主义的要义所在。

  画什么呢?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亚杰想到了人类的起源。上帝开天辟地塑造了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这是西方绘画最常见的题材之一,许多大师画过,而且多是写实的。其实,亚当和夏娃只是宗教传说中的人物,谁也不知他俩长什么样,那么,我是否可以尝试以胡特的“梦幻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呢?

  这时,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的“意识论”,开启了他的创作思维:我们经常会在梦里遇到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这些无法解释的形象,也会在潜意识中出现。尽管这些形象支离破碎、稍纵即逝,但每每都会激发我们的想象,以及破解未知世界的渴望。所以,他多次将自己奇形怪状的梦境与现实中真实可见的形象进行比对,梳理出一个亦真亦幻,又不违背生活逻辑的形象。这个形象框架搭成后,紧接着就是胡特反复强调的艺术创作之魂:情感。几经推敲之后,他将象征人类起源的亚当设定为一个强健完美的黑人形象——一个面向天际的正侧面的黑人的半张脸,只露出鼻子和嘴。

  未完待续。

作者:杜仲华,昊文艺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