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原藏珍:河南博物院藏“岁于中丁”刻辞卜骨赏析

2020-04-09 00:00

nu2Ot8CBjpM21WLWnUumc4oNpkMWEoDqNg2MsHdI.jpg

6ZxU4NDHemu6jO6ZCcEWjUXjVgMOSfrif4kPpt5H.jpg

中国的文字起源很早,传说原始社会时期黄帝命“仓颉造字”,到了商代,中国的文字已发展成熟,形成了文字体系。由于这些文字是契刻或书写在龟甲、兽骨之上,所以人们称之为“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典籍。

“岁于中丁”刻辞卜骨,商代武乙时期,残长29.5厘米,宽21厘米,1973年安阳市小屯村南地出土,现藏于安阳博物馆。该卜骨为牛肩胛骨,正面自上而下、自左向右契刻:“牢/侑(yòu)弜(jiàng)/侑弜/辛亥贞侑岁于大(太)甲兹用/ 兹用/甲寅酉彡(róng)五牢/丙寅贞侑祔(fù)岁于中丁 ”三行31字。其中“甲寅酉彡五牢”5字残缺,根据残痕和词例补出。卜骨背面有三个钻、凿和灼烧的痕迹。

卜辞中“中丁”指文献中第十代商王仲丁;“大甲”为文献中第四代商王太甲;“丙寅”“辛亥”“甲寅”为商代天干地支纪日法,代表时间;“贞”为卜问之意;“侑”“岁”“祔”“酉彡”是商代频繁使用的庙祭礼仪;“弜”为“不要”,“侑弜”则为不要侑祭的意思;“牢”指以牛为牺牲祭祀的意思,“五牢”指用了五头牛作为祭品。

三部分卜辞解释出来的是意思分别为:在丙寅这天占卜,卜问,是否用侑、祔、岁三种方式来祭祀仲丁?用这三种方式祭祀;在辛亥这一天占卜,卜问,是否用侑、岁两种方式来祭祀太甲?用这两种方式祭祀;甲寅这一天,用酉彡的方式祭祀,并用五头牛作祭品。商人崇拜祖先,往往对先王和祖先进行祭祀,这片卜骨所记载的就是商代第二十八王武乙祭祀先祖“中丁”和“大甲”的内容。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走过5000年历史长河的华夏文明,因为文字牢固地凝聚在了一起。诗人的唱和,书家的酣畅,百姓的愉悦,无不点点滴滴地渗透其中。汉字也成为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传承至今。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