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达尔文论美
达尔文是个伟大的生物学家,他创建了生物进化的理论。在他的理论中至少阐述了两大原理;“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和“美者繁衍”的性选择法则。“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阐述了物种存在的根据和理由,“美者繁衍”的性选择法则,显示了物种延续和进化的逻辑与结果。
达尔文在其专著《人的由来和性选择》中承认:在动物界存在美的现象。
达尔文在书中写到:“如果把由于某些颜色、形态和声音所引起的愉快称为审美感的话,那么动物也有审美感。”
美、审美、美感、审美感等等词汇或概念都是人类的语言或思维,动物界(生物界)是不能理解和认识的。但是,我们可以以人之心去度动物(生物)之象。 这就是我们人类的认识能力。所以,达尔文通过对动物界(生物界)的考察,对动物的一些现象进行总结,认为:动物也有审美感,动物界存在美的现象。
他又说:“就绝大多数的动物而论,这种对美的鉴赏,就我们见识所及,只限于对异性的吸引这一方面的作用,而不及其他。”这说明动物的美或审美或美的鉴赏只是一种低级形态、初级形态或本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他还说:“动物的美丽色彩都是通过性选择而获得的成果,由于比较美的雄体曾经、继续被雌体选中,而不是为了取悦于人。”
达尔文以上论述很明确地表达了如下观点:
1、 在动物界存在美的现象;
2、 在动物界是以雄性为美;
3、 这种美与性选择有关;
4、 这种美是通过性选择而进化的结果;
5、 这种美是不依人的标准为定否的。
所以动物界(生物界)存在的美的现象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美,这种美就是客观美。
而我们人类的审美能力相比于动物,则是一种高级形态或本能,这是动物所不能比拟的。
达尔文还讲到:“显而易见的是,夜间天宇澄清之美,山水风景之美,典雅的音乐之美,动物是没有能力加以欣赏的。”可见,动物是不能欣赏人类的美(主观美)或审美。
这些之美应该是人类所独有的审美活动的结果——主观之美。
针对人类的审美能力,达尔文指出:“这种高度的鉴赏能力是通过文化才取得的。”“这等高尚爱好是通过教养才获得的。”“不过,在人类,经过文化的熏陶之后,美的感觉显然是远为错综复杂的一种心理反应,而且是和各种理智的观念联系了起来的。”
人类的审美能力来源于遗传,是人类独有的本能。但它的提高却是后天的结果。它与人们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等有着必然的联系与影响。所以,美育对人类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达尔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清晰的逻辑:动物界存在美的现象(存在)——这种美不及其它、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客观存在)——这种美是通过性选择而获得的成果(美的现象存在的原因)——人类的审美,动物是没有能力加以欣赏的(人类所独有的)——这种高度的鉴赏能力,是通过文化才取得的,是通过教养才获得的(美育的必要)——美的感觉显然是远为错综复杂的一种心理反应,而且是和各种理智的观念联系了起来的(解决如此复杂的问题显然只有哲学才是可能的)。
达尔文虽然不是美学家,却胜似美学家,他为美学开辟了一条正确之路,为寻找美的本身,美的本质,美的定义,打开了一扇正确之门。
(待续)
作者:郭连章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